本文聚焦于近期法语国家组织的成员变动情况,介绍了马里、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三国退出该组织的相关动态,以及尼日尔此前与该组织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回顾了法语国家组织的成立历程。
在国际组织格局风云变幻的当下,当地时间3月18日,一则来自马里外交与国际合作部的声明引起了广泛关注。声明中明确指出,由于法语国家组织在马里政治过渡期内的一系列不当举措,无视马里国家主权,并且对马里实现其人民合法愿望缺乏支持,经过慎重考虑,马里毅然做出决定——不再成为法语国家组织成员。这一决定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国际社会激起层层涟漪。
△尼日尔(资料图)
而在此前一天,也就是3月17日,尼日尔外交部也对外宣布,尼日尔政府已正式决定退出法语国家与地区国际组织。不仅如此,据法国媒体相关报道,同为萨赫勒国家邦联成员的布基纳法索也已做出了退出该组织的决定。三国的接连动作,让法语国家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成员流失困境。
回顾尼日尔与法语国家组织之间的过往,不难发现其中的矛盾由来已久。2023年7月,尼日尔国内发生军事政变,国家局势陷入动荡。同年12月,法语国家组织通过决议,暂停了尼日尔在该组织的会员资格。面对这一举措,尼日尔方面迅速做出回应,决定暂停与法语国家组织的所有形式合作。此次正式退出,似乎也是这一系列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70年3月,21个法语国家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召开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各国签署了成立文化技术合作局宪章,这一标志性事件宣告了法语国家组织的正式成立。曾经承载着众多法语国家合作愿景的组织,如今却面临着成员不断退出的尴尬局面。
马里、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三国退出法语国家组织的事件,介绍了马里退出的原因以及尼日尔与该组织此前的矛盾冲突,还回顾了法语国家组织的成立。三国的退出反映出该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可能对国际法语国家间的合作格局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