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具身人工智能初创企业TARS获得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的消息,介绍了融资的领投方、资金用途,还阐述了TARS公司的定位、创始团队背景,同时提到了具身AI的市场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近日,专注于具身人工智能(AI)的中国初创企业TARS传来重大喜讯——成功获得了1.2亿美元的天使轮融资。这一融资规模创造了中国新兴具身AI领域的新纪录,标志着TARS在该领域迈出了坚实且重要的一步。
本周二官方宣布,此轮融资由蓝驰创投(Lanchi Ventures)和启明创投(Qiming Venture Partners)共同领投,线性资本(Linear Capital)、恒旭资本(Hengxu Capital)、洪泰基金(Hongtai Fund)、联想创投(Lenovo Capital)、祥和资本(Xiang He Capital)以及红杉中国(Hillhouse Venture Capital)等知名投资机构提供支持。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开发、模型训练以及应用拓展等方面,为TARS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TARS成立于2月5日,将自身定位为一家全栈具身AI公司。该公司在基础模型、硬件研发以及AI集成产品的大规模生产等方面都具备强大的能力。其产品有望在多个领域实现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新的变革。
TARS的创始团队堪称豪华,成员包括来自华为、百度和大疆等知名科技企业的前高管和科学家。首席执行官陈弈伦有着丰富的科研和管理经验,他曾担任清华大学AI研究院智能机器人首席科学家、华为自动驾驶CTO以及大疆机器视觉总工程师。在不同的岗位上,他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和行业经验,为TARS的发展带来了独特的视角和创新思路。
董事长李振宇曾是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的总裁,他领导了阿波罗开放平台和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萝卜快跑”的发展,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的加入为TARS在智能驾驶相关的具身AI应用方面提供了强大的领导力和战略指导。
首席科学家丁文超是复旦大学的机器人研究员,也是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的一员。他曾助力构建华为的端到端决策网络以及复旦大学的首个人形机器人,在机器人技术和AI算法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而首席架构师陈同庆曾领导华为的ADS导航部门,拥有丰富的系统架构设计和开发经验。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3月6日,TARS将其注册资本从100万元人民币增加到了136万元人民币,此轮融资的投资者现已列为公司股东。这一举措不仅反映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也体现了投资者对TARS的高度认可。
具身AI将大型AI模型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被视为未来科技的关键领域。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具身AI市场规模可能达到数十万亿元人民币。今年,“具身智能”首次出现在中国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与量子科技、6G和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一同被提及,这无疑为具身AI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
然而,具身AI领域在供应链、数据集以及实际应用的规模化等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这一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演变,究竟哪些企业能够真正实现具身AI的承诺,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中国具身AI初创企业TARS获得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的情况,包括融资的领投方、资金用途,阐述了该公司的定位和豪华的创始团队背景。同时,分析了具身AI领域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强调了其未来发展仍需时间和市场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