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能躺着扫一扫,在不到3分钟内判断心梗、脑梗、肿瘤等重大疾病患病风险的“黑科技”,阐述了其背后依托的极弱磁大科学设施的建设情况,以及该设备在医院的应用成果和未来在儿童脑发育、精神疾病等领域的应用规划。
你能想象吗?只需躺着扫一扫,短短不到3分钟的时间,就能判断出是否存在心梗、脑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患病风险。这样便捷高效的看病方式,是不是让人满心期待呢?目前,已经有10家在杭医院先后部署了心磁、脑磁成像设备,借助这些先进设备,能够帮助百姓尽早预警重大疾病。而且,接下来还会有6家在杭医院加入到这一行列中。
这项令人瞩目的“黑科技”,其实离不开“国之重器”极弱磁大科学设施的有力支撑。去年9月,大设施主体项目就完成了招标和开工建设的准备工作,今年即将在高新区(滨江)浦沿单元零磁科学谷正式开建。
为了尽可能减少外界环境对科研工作的干扰,大科学设施被选址在回龙山和紫红岭之间。其主体内部空间十分宽敞,可容纳上百台独创的科学研究装置,近2000名科学家能够同时在这里开展科研工作。
有一家率先使用这套设备的医院,至今已经采集了650余例心磁成像数据。该院心内科主任提到,由于心梗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延迟就医的现象较为常见。“但心磁成像能帮助医生更早‘看见’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变。”这无疑为心梗患者的及时治疗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此外,“这一设备还能替代CT、核磁共振等,帮助准妈妈进行无创胎儿心磁检查,预防出生缺陷。”杭州极弱磁大设施量子传感器应用系统工程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雷冠群,正带领团队研发第三代极弱磁测量传感器,力求让这项技术更加完善。
王亚翔透露,目前全国第二台、省内首台二代脑磁临床验证机已落户杭州,并开启了数据采集工作。以心磁、脑磁为代表的零磁医疗设备已交付国内27家医院,共计42台设备正投入研究与验证工作。
“身处国内医工融合与零磁医学技术研发的核心城市,我们将加速探索新型医疗场景及技术创新,把脑磁技术拓展应用于儿童脑发育与精神疾病领域。”王亚翔表示。我国2岁 – 15岁青少年儿童中,约有2500万人存在多动症等问题,早期科学干预,破解“成长的黑箱”至关重要。王亚翔团队打算利用脑磁成像设备,对孤独症、多动症等发育性脑病患儿进行早期筛查与动态监测,通过捕捉患儿神经元活动的微弱磁信号,精准评估其脑功能发育异常情况,同时进行个性化干预。
“针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脑磁技术可通过分析患者脑区活动,辅助定位病理机制。”王亚翔透露,团队计划联合杭州高校与医院,建立脑磁临床数据库,结合AI算法提升诊断精准度,推动精神疾病从“症状诊断”向“功能诊断”转型。
本文介绍了心磁、脑磁成像设备这一“黑科技”可快速预警重大疾病,其依托极弱磁大科学设施。该设备在医院已有应用成果,还能用于胎儿检查。同时,提到了二代脑磁临床验证机落户杭州及相关设备的交付情况,并且阐述了其在儿童脑发育和精神疾病领域的应用规划,展现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