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人人享有健康的共同未来”分论坛展开,介绍了与会嘉宾对于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健康公平可及、构建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的观点,还提及了北京市在健康发展战略上的举措以及全球卫生发展转型期的应对策略。
3月26日,在海南博鳌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人人享有健康的共同未来”分论坛备受瞩目。众多与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国际合作,以促进健康公平可及。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多边机构协作、技术创新以及资金支持,能够构建起更具韧性的公共卫生体系,同时推动健康产业朝着数字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北京大学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任明辉指出,当下全球健康问题依旧十分突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慢性疾病和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凸显,新发传染病引发全球大流行的威胁也在持续增加。在此背景下,要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共同未来”这一美好愿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谓任重道远。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介绍了北京市在健康发展方面的积极举措。北京市一直坚定不移地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全民健康覆盖。在未来,北京市将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分级诊疗以及重大疾病防控救治能力,着力解决好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问题。同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集群。此外,还将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为全球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北京力量。
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表示,当前全球卫生发展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迫切需要凝聚各方共识,推动系统性变革。面对“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跨界协作是核心驱动力。因为在复杂的全球健康挑战面前,没有任何个体或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为此,应强化政府间的协作机制,提高大流行应急基金的调配效率,构建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网络,并且严厉打击卫生领域的虚假信息。
本文围绕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人人享有健康的共同未来”分论坛,阐述了全球健康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北京市在健康发展上的战略举措,以及各方对于全球卫生发展转型期的应对思路,强调了国际合作、跨界协作在促进健康公平可及、构建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