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吕圩村:产业兴则乡村兴,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安徽淮南寿县小甸镇吕圩村从曾经资源匮乏、产业薄弱的落后村落,在淮南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华丽蝶变,走上乡村振兴之路的故事。文中详细介绍了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养殖等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温暖的春日里,柔和的阳光倾洒在那广袤的千亩虾田之上。碧绿的水草随着微风轻轻摇曳,虾田的水面波光粼粼,一圈圈的涟漪不断荡漾开来,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再看那串联连片的高标准农田,灌排沟渠纵横交错,它们就像大地的血脉一般,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当你漫步在安徽淮南寿县小甸镇吕圩村的土地上,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产业兴旺与田园诗意完美交织的乡村画卷。

吕圩村,这个曾经因资源匮乏、产业薄弱而发展艰难的皖北村落,如今却以“千亩虾田翻碧浪,万亩土地披新装”的蓬勃景象,成功跃入人们的视野。在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一举突破71万元,顺利跻身全县强村的行列。而这一华丽蝶变的背后,离不开安徽淮南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他们紧紧锚定产业振兴这个核心目标,以“授人以渔”的智慧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激活了乡村的内生动力,培育起了多元产业,书写了一段乡村发展的精彩篇章。

产业要实现兴旺,农业基础设施的支撑必不可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争取资源,成功争取到750余万元的项目资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他们还投入帮扶资金52万元,购置了3台大型拖拉机及配套设施。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机械化耕作率大幅提升了60%。通过土地平整、灌排设施升级以及机耕道的贯通等工作,曾经零散的“零散田”摇身一变,成为了集中连片的“高产田”。全村近万亩土地实现了流转,村民们通过“租金 + 薪金”的方式实现了双增收,村集体经济每年也因此增加了20万元。

图为吕圩村畜牧养殖基地

残疾人张书东起初对养殖一事毫无信心,他总是担忧地说:“我腿脚不便,养鸡养鸭哪能成?”但是,工作队并没有放弃他。队员们多次登门拜访,不仅帮他申请了残疾人补助、办理了新农合,还协调农技员对他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从搭建鸡舍到防疫配药,每一个环节都全程跟踪。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仅仅一年的时间,张书东的养殖规模就从最初的50只扩大到了上千只,年收入也突破了4万元。如今的他,不仅事业有成,还娶妻生子,成为了村里人人称赞的励志典型。

“我们合作社主要养殖白羽王肉鸽,这种鸽子性情温顺,肉质十分鲜美,而且鸽子蛋蛋白质丰富,食疗营养价值极高。”走进建国鸽业合作社,今年46岁的合作社负责人徐佩帅一边认真地整理着鸽舍,一边热情地介绍道,“我养殖肉鸽已经有7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500羽起步,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年纯收入达到10万元左右。”该合作社还积极发挥带动作用,带动了3户村民进行专业养殖,解决了10余人的就业问题。村民徐大姐感慨地说:“以前打工东奔西跑,现在在家养鸽子,日子安稳又红火!”

图为驻村工作队队长查看鸽子长势

为了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的版图,工作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协助村“两委”制定了《吕圩村五年发展规划》。这份规划加速了特色农业和养殖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铺就了一条致富之路。与此同时,他们还探索实行了特色产业发展奖补计划。在2024年,有67户农户成功获批,核定奖补金额近16万元。这一计划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热情与积极性,使得吕圩村形成了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从稻虾田的碧波荡漾,到鸽舍内的羽翼翩跹;从高标准农田的阡陌纵横,到村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颜,吕圩村的华丽蝶变充分印证了“产业兴则乡村兴”的硬道理。淮南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就像一汪“活水”,润泽着乡村的沃土;又如同一位独具匠心的工匠,培育着乡村的内生动力,书写了国企担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动人篇章。未来,吕圩村将继续沿着“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路径坚定前行,让产业之火燃烧得更加旺盛,让富裕之路走得更加稳健!

本文介绍了安徽淮南寿县小甸镇吕圩村在淮南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努力下,从落后村落发展成为强村的历程。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特色养殖、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奖补计划等举措,实现了产业多元发展和村民增收,未来将继续走特色发展道路迈向富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吕圩村:产业兴则乡村兴,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