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耐心资本在推动产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展开论述。首先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而耐心资本是推动产业颠覆式创新的关键要素。接着阐述了耐心资本作为“金融活水”对创新主体和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最后提出了培育壮大耐心资本的具体举措,包括优化科技金融体系、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以及夯实信息共享平台等方面。
在当今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重要着力点。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必然要求。而在这一过程中,耐心资本扮演着推动产业颠覆式创新的关键角色。
耐心资本,它是一种对资本回报有着较长期限展望、对风险具备较高承受力的资本形态。在支持长周期、高风险的创新活动方面,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壮大耐心资本的现实意义,明确了其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这无疑为未来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
耐心资本堪称推动产业创新的“金融活水”。它为创新主体提供了强大的定力,有助于形成原创性、颠覆性的创新成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成长壮大,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格局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能否掌握主动权。然而,科技和产业创新活动有着其独特的内在运行规律,从科学发现或发明、商业性转化到规模化需求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风险和不确定性。特别是战略性产业创新,往往面临着回报周期长、技术门槛高、试错成本高等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耐心资本以稳定的资金支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前景,而非短期的财务回报;立足于产业转型的长期规律,而非短期的波动。这显著增强了企业投身创新活动的决心、耐心和定力,为开辟原创性、引领性技术路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耐心资本还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活力,有助于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包括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两部分,耐心资本在这两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在传统产业领域,耐心资本主要发挥“托底”作用。它可以突破传统部门转型升级的资金瓶颈,打消它们“不想转”“不敢转”的顾虑,创新数字经济同传统农业、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应用场景,有效拓展传统部门的活动边界,修复其盈利空间。而在新兴产业领域,耐心资本则更多地扮演“催化”角色。它能使众多新兴市场主体加快对人才、技术、信息、数据等优质生产要素的集聚重组,促进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与商业模式挖掘,形成支持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增长点。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是全方位推进中国科技创新的关键举措。为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力,以切实行动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助力中国科技创新持续突破。
一是优化科技金融体系,提升耐心资本服务质量。要以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总体要求为指引,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根据创新规律和科技创新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现实需求,提供差异化的融资服务,逐步形成以耐心资本支持产业创新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同时,要持续推进科技金融试点工作,运用大数据前沿技术优化传统风险防控流程,注重挖掘创新主体的个性化价值。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瞄准科技创新企业轻资产、重智力、长周期等特征,设计差异化融资产品,优化服务模式,不断推动优质金融资源向创新产业的流动和集中。
二是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日前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分类打通了各种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难点痛点堵点。具体而言,要不断推动传统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支持银行内部科技金融部门率先成长,持续完善投贷联动机制;深化国有资本绩效评估与容错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产业创新中的“顶梁柱”“压舱石”角色;充分把握人口结构转型契机,加快保险资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入市步伐,适时延长投资期限、创新投资结构;科学引导和利用国际资本,积极吸收发达经济体培育耐心资本的成功经验。
三是夯实信息共享平台。互信是耐心的基础,投融资双方的互信关系有赖于持续的信息沟通与共享。为此,应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建设,确立规范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加强信息平台监管力度,使耐心资本全面、真实掌握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尽可能降低双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引导耐心资本参与企业治理决策,共同制定企业长期发展规划,真正形成耐心资本陪伴企业成长的良性格局。充分利用第三方信用评价机制,对信用状况良好的市场主体提供投融资便利,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本文深入探讨了耐心资本在产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为创新主体提供定力、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还有助于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提出了培育壮大耐心资本的具体措施,包括优化科技金融体系、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夯实信息共享平台等。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全方位推进中国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