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现象级文创产品——凤冠冰箱贴,讲述其累计销量突破百万件这一佳绩,深入剖析其爆火原因,介绍国博基于此形成的文创生态链及带来的多方面效益,还提及国博未来的文创计划。
在3月25日12时41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诞生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现象级文创产品——凤冠冰箱贴,累计销量成功突破百万件。从开始销售到达成这一目标,前后仅仅历时8个月零6天。而且,这款小小的冰箱贴还带动了凤冠IP全系列产品销售额跨越亿元大关,创下了国博近20年来单品及系列文创的销售纪录,堪称文创界的一大奇迹。
“绝美”“难抢”,这是网友们对这个凤冠冰箱贴一致的评价。来自山东的游客李雅菲可谓是幸运至极,她不仅买到了第100万个冰箱贴,还获得了国博为纪念这一突破而精心准备的纪念证书和“纪念款凤冠冰箱贴”。李雅菲激动地说:“去年我在网上看到这款凤冠冰箱贴就深深喜欢上了,一直心心念念,没想到这次来国博居然这么幸运能买到它,真的太开心了。”
这样一款现象级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它的爆火与“出圈”又能给博物馆文创领域带来哪些宝贵的启示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
瞧,这是凤冠冰箱贴金属款(左)、木质款(右),是不是别具一格?
3月25日,在国家博物馆内,众多观众排着长队购买凤冠冰箱贴,现场热闹非凡(李扬/摄)。
“一冠难求”源自对文化需求的精准捕捉
凤冠冰箱贴的创意灵感源自国博的重要馆藏——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这件于1957年出土的凤冠,堪称稀世珍宝。它上面镶嵌着红、蓝宝石百余颗,珍珠4000余颗,采用了点翠、掐丝等精湛工艺,将明代皇家的美学风范展现得淋漓尽致,是中国首批禁止出镜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来到国博的观众,九成以上都会参观“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国博(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飞介绍,2023年初,国博文创团队敏锐地发现,在九龙九凤冠这件文物的展柜前,总是有大量观众排着队与之合影留念。这一现象让文创团队察觉到了开发网红产品的绝佳契机,于是他们立刻紧锣密鼓地投入到研发工作中。
看,观众们在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认真参观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都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最先设计出来的是木质款凤冠冰箱贴。从第一版凤冠两翼固定的凤尾、凤冠上印刷的珠子,到第二版双翼能够摆动起来,再到第N版印刷的珠子变为手工安装的椭圆形珠子……经过多次头脑风暴和精心改良,木质冰箱贴在2024年7月19日上架当天就一炮而红。第一批只生产了3000个,不到两天就销售一空。同年9月27日,国博又上架了金属款凤冠冰箱贴,不到半天就售出2300个。为了防止断货,团队不得不对这款冰箱贴进行限购。
廖飞解释道:“这并非是饥饿营销,而是这款冰箱贴实在太费人工,生产速度远远赶不上人们的购买热情。”他认为,凤冠冰箱贴爆火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展现了文物的精美,更重要的是它满足了人们的多重心理需求。一颗颗手工串起来的珠子蕴含着匠人的匠心,数十元到上百元的单价整体偏低,而且具备日常属性,小小一枚贴在冰箱上,就能为生活增添一份别样的色彩。同时,它承载了人们对于旅行的美好记忆,是参观博物馆的珍贵收获,还兼备了社交属性,成为人们分享和交流的话题。
形成“以爆款带长尾”的文创生态链
“很多观众买完凤冠冰箱贴后,会再回到展厅去欣赏文物的‘真容’,深入了解历史文化。这正是我们最希望实现的效果——从产品回归文化。”廖飞介绍说。自从凤冠冰箱贴火了之后,到国博排队看九龙九凤冠的人明显增多了。即便在淡季,想要观看这件文物也需要排队等候。
国博文创团队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乘胜追击”,迅速启动了凤冠IP衍生品的矩阵式开发。目前,已经开发设计出笔记本、毛绒玩具、马面裙、雪糕、音乐盒等20余款相关产品,形成了“以爆款带长尾”的文创生态链。
这些凤冠IP全系列文创产品,是不是让人眼花缭乱、爱不释手呢?
近期,还有一款文创产品即将亮相——九龙九凤金属拼插宝匣,值得大家期待。
数据显示,2024年国博文创产品销售收入比2023年增长了106%。凤冠冰箱贴的“破圈”不仅带动了设计、生产、营销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了可覆盖多环节的完整文创产业链,而且创造了超千人的就业机会,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下个爆款会是什么?”廖飞充满信心地说,“国博每年保持上新200多件文创产品,我们会把每一个产品都当作准爆款去精心打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国博会推出《古代中国读本》及古代中国系列文创新品,这些新品从策划到设计制作都历经反复打磨,我们希望通过创新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
本文围绕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销量突破百万件这一事件展开,分析其爆火源于对文化需求的精准捕捉以及满足人们多重心理需求,国博基于此形成“以爆款带长尾”的文创生态链,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还透露了未来的文创计划,展现了国博文创的活力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