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揭秘!两位主动请辞大军区政委的传奇将领 新中国大军区:两位因病主动离岗的政委故事

新中国大军区主官中,北京军区政委朱良才和南京军区政委唐亮因身体原因主动要求离开大军区政委岗位的事迹,重点描述了唐亮离休前后的经历以及之后重新投入工作的情况。

在新中国大军区主官的历史篇章里,有两位将领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曾主动要求离开大军区政委的重要岗位,一位是北京军区政委朱良才,另一位则是南京军区政委唐亮。

这两位将领皆是因为身体出现状况,难以继续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从而主动申请离休。在如今的认知里,离休往往和达到一定年龄挂钩。然而在当时,并没有明确规定退下来的年龄标准,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就可以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五六十年代,离休大多是以病休为主,要是身体恢复健康,依然能够重返工作一线。

时间来到1963年,杜平被调任至南京军区,担任第七政委。几个月之后,作为第二政委的唐亮便主动申请离职休养。许多人对南京军区设置众多政委一事感到十分不解。实际上,在这些政委当中,有四位是挂职的,他们分别是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的第一书记。或许是出于战略地位等因素的考虑,他们挂职军区政委,但并不参与军区的实际工作。军区的日常工作主要由唐亮、萧望东,以及新调来的杜平负责。

自1958年以后,唐亮的身体状况就非常糟糕,更多的时候是在休养。军区的政治工作主要由萧望东负责。杜平调任过来后,虽然担任政委一职,但还兼职政治部主任,精力主要放在政治部。唐亮离休之后,萧望东的排名跃居为第二政委。

54岁的唐亮离休之后,突然感觉生活变得无所事事。于是,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原则: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在随后的多年时间里,他主要以读书、学习来充实自己。特殊时期来临,由于他已经离休,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倘若他还在岗位上,必定会成为被揪斗的对象。许世友就曾受到冲击,后来被接到北京保护起来,之后重返军区,开始组织军区的全面工作。

因为不在工作岗位上,不是主要的目标对象,所以唐亮没有前往北京,而是留在南京生活。

1971年12月,唐亮接到了上级的电话,要求他到军政大学担任政委,负责揭发查批工作,同时调在江西干校的萧克为校长。接到电话后,他兴奋地对妻子说:“我又要工作了,去北京。”妻子却心疼地说道:“我是反对你重新去工作的,你的身体虽然比之前好了一点,但哪经得起折腾,再说京官难当,还是跟领导说说,继续休养吧。”

对于唐亮而言,能够重新投入工作是一件好事。在他看来,这个时候国家需要他,他不能只想着自己呆着享清福。不过,他也犯愁,自己从未干过院校工作,觉得自己并不适合。但既然上级有要求,他便坚决执行。

此后,唐亮在军事院校工作了10余年,先后担任军政大学政委、解放军政治学院政委等重要职务。直到1982年,他才正式退居二线。然而,在这10年期间,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只能一边工作一边休养治疗。实际上,他休息的时间相对更长一些。尤其是在1977年,他因直肠癌做手术,身体变得十分虚弱,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很多工作只能交给副职去完成。

政治学院保存着他住院工作的详细情况记录:1977年,他只工作了三个月,其余时间都在住院;1978年,同样是工作三个月,其余时间在医院;1979年工作了8个月,其余时间在医院;1981年工作了五个多月,其余时间也都在医院。

朱良才和唐亮两位大军区政委因身体原因主动离休的故事,重点刻画了唐亮离休后仍心系工作,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依旧服从组织安排,继续为军事院校工作贡献力量,体现了老一辈将领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揭秘!两位主动请辞大军区政委的传奇将领 新中国大军区:两位因病主动离岗的政委故事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