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4. 寻找“魏莲生”,北京人艺风雪夜归人背后的选角故事,3. 北京人艺新排风雪夜归人,深度融合戏曲元素展现唯美意境

本文详细介绍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开篇之作《风雪夜归人》的相关情况,包括媒体见面会、创作背景、选角过程、表演特色以及“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的具体举措等内容。

在今年年初,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正式对外宣布,将在今年开启“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按照规划,在接下来的近三年时间里,每年会安排1到2部剧院“压箱底”的经典作品进行重新排演。

4月25日,作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的开篇之作,同时也是北京人艺今年首部新排的大戏《风雪夜归人》,即将在首都剧场迎来它的首演。在3月25日,《风雪夜归人》的艺术指导冯远征、导演闫锐等主创艺术家,以及刘恒、陆璐、李洪涛、梁国栋、刘宸等多位主演一同亮相媒体见面会。在会上,他们提前和大家分享了这部作品的亮点以及创作构思。

北京人艺2025年首部新排大戏《风雪夜归人》举行媒体见面会。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寻找“魏莲生”

《风雪夜归人》是著名戏剧家吴祖光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创作于1942年,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曾在北京人艺上演过。作品围绕着名伶魏莲生展开,吴祖光用隽永深长的笔墨描绘了数个人物的离合悲欢。故事发生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魏莲生见证了烈火烹油般的繁华,也饱尝了酒阑人散后的落寞。他与官僚姨太太玉春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们的觉醒与反抗,就像是一首以生命谱写的跌宕悲歌。

冯远征表示:“这部经典作品包含了很多对人生、爱情与命运的深刻探讨,是一个非常浪漫凄美的中国故事。”对于冯远征和北京人艺来说,《风雪夜归人》都有着极深的渊源。在2012年,《风雪夜归人》作为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五周年的院庆大戏上演,当时的主创班底中,担任导演的是北京人艺前任院长任鸣,冯远征、梁丹妮、程莉莎、闫锐、李劲峰等众多人艺演员都参与了演出。冯远征透露:“《风雪夜归人》至今都没有过时,我和任鸣院长曾经探讨了很长时间,一直想在北京人艺恢复这部作品。”他还指出,人艺之所以多年没有排演《风雪夜归人》,“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合适的魏莲生。戏曲演员是这个角色最突出的特色,他们一张嘴、一举手,那种独特的气息就会展现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是戏曲演员,这种气息不是其他演员学习三个月就能模仿出来的。”

冯远征分享《风雪夜归人》的创作故事。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在国家大剧院版的《风雪夜归人》中,魏莲生由汉剧出身的余少群饰演。然而在北京人艺,“我们在现有的年轻演员里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冯远征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很多年,直到机缘巧合遇到了刘恒。他说:“一刹那,我就觉得他不一样,他就是我心目中的魏莲生。”刘恒来自北方昆曲剧院,这也是他第一次受邀出演人艺的剧目。冯远征表示:“对于选用人才,北京人艺采取开放的态度,我们希望邀请优秀的、合适的演员来合作,同时也让人艺的年轻人通过作品走到舞台中央,让他们的成长得到观众的认可。”

深度融合戏曲元素展现唯美意境

刘恒说道:“戏曲非常注重程式化的表演,我是武生,程式化的内容就更多了。”从戏曲表演转型到话剧表演,他遇到的一大挑战就是处理台词。昆曲有韵白,但话剧要求台词贴近生活,自然生动。“导演一直在帮我抠台词,大家也一直在帮助我怎么在细节上贴合话剧的表演形式。”在话剧与戏曲之间,《风雪夜归人》一直在寻找彼此融合的平衡。剧组特意邀请了专业形体设计加入排练,还到北方昆曲剧院等专业院团观摩戏曲表演。用导演闫锐的话来说,他期待“借助戏曲的雅致,把诗意的感受和静谧的戏韵表现在舞台上”。

导演闫锐(左二)介绍主演阵容,来自北方昆曲剧院的青年演员刘恒(左三)将饰演魏莲生。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闫锐表示:“《风雪夜归人》有一种诗性美,它的舞台意境是写意、简洁、凝练的,我们没有用太多所谓的科技手段。”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不同,《风雪夜归人》突出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蕴,通过现代感的光影构建起整个戏剧的想象空间,现实与非现实的跳跃叠加第三视角,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表达层次。

这种宁谧专注的氛围,让饰演苏宏基的李洪涛能够静下心来投入表演。这些年,他在影视剧领域十分活跃。他说:“在外边漂泊久了,回到人艺的舞台,是对自己表演功底的又一次深凿。”李洪涛还有另外一重使命感,他与饰演马大婶的梁丹妮是剧组中为数不多的“老人儿”,不可避免地要接过以老带新的责任。梁丹妮不想摆出前辈的架子,而是首先自问自省:“要把自己做好了,才有资格去谈帮助年轻演员。不管主角还是配角,戏多还是戏少,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年轻人看到我们做得好的地方,自然而然地会去学习。”

把“家底儿”搬上舞台好好传承

随着《风雪夜归人》的创排,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正式启动。冯远征表示:“这几年,人艺推出了很多新戏,特别是在小剧场领域进行了很多探索。也许观众会有疑问,人艺今后是不是守正的内容就变少了?我们想告诉大家,人艺从来没有放弃守正。”“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是北京人艺采用多样化方式推动经典剧目传承发展的举措之一。未来,“计划”一方面将通过“绝对复刻”的方式恢复“博物馆剧目”,原汁原味保留经典原貌;另一方面将启用全新阵容对经典进行现代演绎,为经典注入时代活力。

冯远征。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下半年,“计划”推出的第二部作品《骆驼祥子》便是“绝对复刻”的一次尝试。剧组将延用曾经的布景、服装、化妆,传承北京人艺最精髓的演剧风格,全面展现老人艺的风采。冯远征表示:“大幕一拉开,观众就像看到那个年代的剧目一样。”剧院也想借此加快培养年轻演员的脚步,通过亲身体悟经典剧目的厚重魅力、了解人艺历史,年轻一代能更加理解老艺术家留下的宝贵“家底儿”,更好地完成对 “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赓续传承 。

本文围绕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开篇之作《风雪夜归人》展开,介绍了该剧的创作背景、选角难题及解决办法,阐述了其在融合戏曲元素展现唯美意境方面的特色,还说明了“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的具体举措和意义,体现了北京人艺对经典剧目的传承与创新。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4. 寻找“魏莲生”,北京人艺风雪夜归人背后的选角故事,3. 北京人艺新排风雪夜归人,深度融合戏曲元素展现唯美意境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