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探秘大青山:麋鹿种群壮大背后的故事 春日大青山:麋鹿家族的幸福家园

春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和浩特市白石头沟内麋鹿的生活场景,介绍了麋鹿的相关信息、放归情况、种群繁衍成果以及保护区为保障麋鹿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强调了大青山生态保护对麋鹿种群壮大的重要意义。

央广网呼和浩特3月25日消息,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和浩特市白石头沟内,阳光暖暖地洒下,世间万物都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瞧,一群可爱的麋鹿正迈着悠闲的步伐,在山间一边漫步一边寻找食物,尽情享受着这春日的美好。

在一处清澈的水坑边,几只半大的小麋鹿活力满满,它们欢快地你追我赶、嬉戏玩耍。一会儿跑到水边,伸出小脑袋喝几口清甜的水;一会儿又亲昵地靠在母亲身旁,撒娇卖萌,模样十分惹人怜爱。再看其他的麋鹿,有的正不紧不慢地吃着鲜嫩的青草,有的则警觉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整个画面和谐而又安宁。

麋鹿家族的生活十分惬意,每天都会到溪流边吃青草、喝溪水,然后优哉游哉地散着步。

麋鹿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它那独特的外貌,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四不像”。它们喜欢生活在沼泽湿地这样的环境里,以青草和水草为食。麋鹿生性喜欢群居,而且游泳技术还很不错。虽然它们原本生活在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沼泽地带,但是野生种群已经消失很多年了。如今,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了我国纬度最北、气温最低、海拔最高的麋鹿保护地。特殊的环境让这里的麋鹿毛色更加鲜艳亮丽,皮毛也更加厚实。

白石头沟管理站站长苏日图告诉我们,麋鹿换毛主要是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每年3月到4月,它们会把厚厚的冬毛换成轻薄的夏毛;9月到10月,又会把夏毛换成保暖的冬毛。

时光回到2021年9月,来自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和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27头麋鹿,被放归到了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和浩特市白石头沟。经过三年半的时间,这些麋鹿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种群数量也从最初的27头增长到了50多头。据相关负责人预测,到2027年,麋鹿种群数量有望达到100头。

2022年,9头麋鹿幼崽在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诞生。这可是大青山野化放归麋鹿种群成功繁衍的第一代,也标志着我国首次在蒙古高原南缘的华北区与蒙新区过渡带成功建立野生麋鹿种群。2023年和2024年,又有21头小麋鹿陆续来到这个世界。这些新生命的诞生,充分说明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是麋鹿家族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

到2027年,麋鹿种群数量有望达到100头。

为了让麋鹿种群能够健康发展,工作人员可没少下功夫。他们给麋鹿戴上北斗卫星定位项圈,密切跟踪它们的行踪。同时,构建了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监测、地面监测相结合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了对麋鹿种群生活的全天候监控。此外,工作人员还会定期上山收集麋鹿的粪便,通过分析粪便来了解它们的健康状况。

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呼和浩特分局副局长刘佳文表示:“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来看,大青山为麋鹿栖息提供了非常优越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对大青山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这为麋鹿种群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着以边缘物种群落为代表的山地森林和珍稀濒危物种,麋鹿种群的成功繁衍,不仅丰富了内蒙古的生物多样性,也充分证明了积极发展人工繁育种群并科学开展野外种群重建,是恢复保护濒危物种的有效途径。”

本文围绕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的生活与繁衍展开,介绍了麋鹿的生活习性、放归情况及种群增长成果,阐述了保护区为麋鹿发展所做的努力,强调了生态保护对濒危物种恢复的重要意义。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探秘大青山:麋鹿种群壮大背后的故事 春日大青山:麋鹿家族的幸福家园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