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乡土小报春:历经磨砺成为公园城市新宠,小报春的逆袭:从无人问津到绿化明星

本文聚焦小报春,讲述了它从原产于四川、云南等地的乡土野花,历经十余年科研人员的努力,成功转变为成都公园城市“春之使者”的过程,包括其品种培育、市场推广及在城市绿化中的重要作用。

《小报春的蜕变之路:从乡土野花到“春之使者”》

瞧,这是苗圃中的小报春实验苗,它们正静静生长,积蓄着绽放的力量。

而在春日的成都街头,那一朵朵明艳动人的小报春花热烈地绽放着,它们缀满了绿化带与花坛,仿佛是大自然派来装点城市的精灵。缤纷的色彩吸引着过往行人纷纷驻足拍照,镜头里记录的尽是令人惊艳的春色。这些小报春花悄然间刷新着城市绿化的美学色彩,为这座充满活力的公园城市注入了盎然生机。

小报春,这种原产于四川、云南等地的乡土植物,有着“春天的信使”这一美誉。别看它外表柔弱,可它和背后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一起,历经了10余年的艰辛努力,才完成了从乡土野花到公园城市“春之使者”的华丽蜕变。

1 乡土“遗珠”变身“价值宝库”

清晨,阳光洒在成都市温江区永宁苗圃内。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潇和同事们正仔细查看小报春的地栽效果。此时,处于盛花期的小报春花开得正艳,那绚烂的色彩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美好。预计到四月,它们就能结出果实。等果实成熟后,在当年七八月会再次进行播种。待到秋去冬来,这些小报春花将再次生长、开花,然后从苗圃走向成都的街头巷尾,为公园城市的冬日景致增添一抹独特的色彩。

张潇介绍道:“大家在成都街头看到大面积运用的小报春主要有飞羽、蜀红、傲冬、粉沉香、瑞雪、胭脂蜀等6个新品种。其中的蜀红、傲冬、粉沉香,成都已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品种授权。而飞羽、瑞雪、胭脂蜀等品种前不久也已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专家审定。今年,我们还将陆续筛选并稳定新的性状,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交紫韵、素娥两个小报春新品种申请书。”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报春花属植物约有500种,中国约分布293种,四川的报春花资源尤为丰富,约分布170余种。尽管小报春是具有乡土特色的植物,但在过去,它在市场上的应用却寥寥无几。

在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产业发展科科长黄靖琪看来,由于资源开发不足、大众对其缺乏足够认识等多重因素,导致报春花在城市景观中长期处于缺席状态。“虽然它在自然环境中分布较广,但其人工繁育和规模化种植技术尚未成熟。很多设计师、公众等都对它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将‘乡土’等同于‘普通’‘土气’的偏见,这也使得像小报春一样的乡土植物价值未被社会广泛认知。”

黄靖琪感慨地说:“它就像是一颗被遗落的珍珠,其巨大价值有待科研工作者深度挖掘。研究表明,小报春具有高观赏性、低维护、高生态效益等优势,它的价值应该让更多人看到。”为了解决小报春所面临的市场难题,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开启了漫长的探索和努力之旅。

2 乡土野花成为“春之使者”

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每年都会组织工作人员到野外进行野生资源引种,然后再在苗圃里对这些引种的小报春进行驯化,这可是小报春“进城”的第一步。

在苗圃大棚内,助理工程师邓童和冯灿灿在张潇的带领下,正认真地进行着植株的授粉和套袋操作。引种驯化后,只有那些最终存活下来的小报春,才能走向不同的成长之路。如果要让一个品种的特性稳定下来,进行扩繁和批量生产,就要进行一致性试验;如果要培育新品种,就要进行变异性试验,而每一个方向都需要科研人员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

就以一致性试验为例,2020年,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开展报春花优选工作。这需要经过4至5年的定向育种,确保其性状表现一致、每年每百株不超过3个异形株,才能达到新品种一致性要求。在这样严格的标准下,“紫韵”“胭脂蜀”等新品种成功育成。从完成育种工作至今,团队每年仍需进行留种并在成都市内露地栽种进行区域试验,仔细观察其性状的稳定程度。

报春花每年只开一次花,每一次开花都紧紧牵动着科研人员的心。“主要是担心杂交育种过程中出现问题,我们特别害怕定向育种的后代花色、花型出现性状分离,一年只有一次开花季,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大大增加时间成本。”对此,邓童笑称,每年都要开一次“时间盲盒”。“每当看到花色、花型均一致,性状稳定遗传,未发生分离的杂交后代时,大家都会觉得过程中的艰辛是值得的。”

据了解,作为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小报春的应用规模逐年攀升。数据显示,小报春应用量从2022年的20万盆增至2024年的60万盆,已成为成都冬末初春绿化的主力军。每逢初春,天府广场、人民南路等城市动脉,蜀都大道通惠门、宽窄巷子、大慈寺及后子门、摩诃池等历史人文街区均能看到它们靓丽的身影,它们衔接四季花卉,巧妙地填补了“春景空窗期”。小报春在成都城市绿化、景观打造中的广泛应用,既降低了成本,也留住了人们心中的乡愁。

本文围绕小报春展开,详细介绍了它从乡土野花到成为成都公园城市“春之使者”的蜕变过程。起初,小报春虽为乡土特色植物但因开发不足等原因未受重视。科研人员经过十余年努力,培育出多个新品种,解决了人工繁育和规模化种植难题。如今,小报春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绿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既美化了环境又降低成本、留住乡愁,体现了科研对乡土植物价值挖掘的重要意义。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乡土小报春:历经磨砺成为公园城市新宠,小报春的逆袭:从无人问津到绿化明星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