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修缮文星阁,苏州大学守护文化记忆新征程 尘封三十年,文星阁重绽苏州大学的文化荣光

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内尘封近三十年的文星阁,在精心修缮后重新开放的情况。介绍了文星阁的历史、文化价值,面临的建筑保护问题及修复方式,还提及苏州大学对校园内文物古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举措。

【文化中国行】

阳春三月,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节。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内,一座造型独特的四角攒尖顶方塔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学生前来打卡留念。当人们抬头仰望,只见它在初春温暖的晨光里稳稳矗立,那灵动的翼角仿佛飞鸟展翅欲飞,檐角的铜铃随着微风轻轻吟唱,发出悦耳的声响。这座古雅的建筑便是文星阁,它曾尘封了近三十年,如今在经过精心修缮后,再度向人们敞开了怀抱。

在修缮一新的文星阁前,学生讲解员胡孟云正热情地向参观者讲述着这座古建筑的前世今生。“文星阁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其周边原本是长洲县学的所在地。建成之后,文星阁逐渐形成了厚重的人文传统和浓郁的学术氛围。从古至今,从文星阁下走出了众多的文士名流,他们才华横溢、声名远扬,共同成就了‘苏州状元甲天下’的千古佳话。”胡孟云的讲解让人们对文星阁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记者走进桂香殿,抱柱后的两块明代碑刻映入眼帘。这两块碑刻详细地记载了长洲县学文星阁的由来以及修缮的经历,它们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四百年来的风雨春秋。随后,记者漫步到次厅状元阁,康熙乙丑科状元陆肯堂的殿试试卷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三百年前‘高考状元’的字写得真好看,我也要重视卷面书写啊!”前来参观的高中生小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文星阁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它更是苏州文教事业繁荣辉煌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苏大学子美好的校园回忆。加快对文星阁的修缮、保护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利于满足当代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更好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历史文脉的延续以及当代教育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然而,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迁,文星阁也面临着诸多建筑保护问题,如屋面开裂、戗角下桡、梁架污染等。如何让文星阁在岁月的长河中稳稳站立,同时又能保留其独特的古味呢?苏州大学特邀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区级传承人唐建芳主持修复工程。“我们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文星阁的木构件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与修复,以确保其稳定性。在针对墙体、油漆及屋面屋脊的翻新修复工作中,我们更加注重细节处理,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文星阁的原有建筑风貌。”唐建芳认真地说道。经过两个月的精心修缮,文星阁的建筑风貌得以完美还原,尽显吴地建筑精巧秀美的特征。

文星阁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古建筑本身,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那么,如何充分挖掘文星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向大家讲好文星阁背后的故事呢?苏州大学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道:“我们将桂香殿改造成为长洲县学博物馆,根据其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室内布展,力图彰显文物古迹‘正大博雅’的厚重底蕴。”

据了解,苏州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丰富的文物古建资源。校园内的钟楼、精正楼、维格楼等14幢建筑入选了“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近年来,苏州大学在尊重建筑原始性的基础上,秉持“活化利用”的理念对校园内的文物古建进行保护和改造。在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设相关校本课程,让这些文物古建在新时代焕发出育人的活力。苏州大学党委书记张晓宏表示:“苏州大学的文物古建既是师生感悟先贤治学精神的纽带,也是向全国讲述苏州教育故事的名片。守护好这些文物古建,就是在守护苏州大学的文化记忆。”

文章围绕苏州大学文星阁展开,介绍其修缮后重新开放的现状,阐述了文星阁的历史文化价值、面临的保护问题及修复措施,还提及苏州大学对校园文物古建的保护利用理念,强调守护文物古建对于传承文化记忆的重要意义。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修缮文星阁,苏州大学守护文化记忆新征程 尘封三十年,文星阁重绽苏州大学的文化荣光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