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炒饭综合征”展开,详细介绍了其致病源蜡样芽孢杆菌引发的食物中毒类型及症状,还给出了远离该综合征的具体建议。
问题
“炒饭综合征”是什么?如何远离?
AI答
在我们的生活中,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它是一种能够产生芽孢的革兰阳性杆菌,由它产生的食物中毒,主要分为呕吐型和腹泻型这两种类型。
呕吐型
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中毒,潜伏期在0.5~6小时。一旦中毒,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中毒情况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对肝脏细胞造成破坏,甚至有可能导致多脏器衰竭。值得注意的是,呕吐毒素在淀粉类食物中很容易产生,像米饭、面条、土豆等都在其列。而且,要去除这些呕吐毒素,需要在126℃的高温下,持续加热90分钟才行。
腹泻型
腹泻型蜡样芽孢杆菌中毒,潜伏期为2~36小时。其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不过,相对来说,腹泻型肠毒素的处理稍微容易一些,45℃加热30分钟,或者56℃加热5分钟,就可以去除毒素。
那么,我们该如何远离“炒饭综合征”呢?尽量做好以下这几点:
1. 食物应避免长时间放置
食物最好是现做现吃,尤其是米制品和其他容易滋生细菌的食物,尽量不要长时间放置。
2. 吃不完的食物要妥善保存
如果有吃不完的食物,可以先将其放入食品保鲜袋或者保鲜盒中,然后再放入冰箱内进行低温冷藏,不过这只是短期保存的方法。
3. 食用前彻底加热
在食用食物之前,一定要彻底加热煮透,这样能够帮助杀死蜡样芽孢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
4. 注意个人卫生
平时要勤洗手,保持厨具和餐具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本文详细介绍了“炒饭综合征”的致病源蜡样芽孢杆菌引发的两种食物中毒类型,包括呕吐型和腹泻型的症状、毒素去除方法,还给出了避免“炒饭综合征”的四点建议,如避免食物长时间放置、妥善保存剩菜、食用前彻底加热和注意个人卫生等,旨在提高人们对该综合征的认识和预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