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山西煤矸石处理困境:监管漏洞威胁生态与健康 屡罚不改!山西煤矸石堆放乱象亟待整治

本文聚焦山西部分地区煤矸石无序堆放问题,通过具体案例揭示其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威胁,指出监管存在的漏洞与困境,并呼吁当地监管部门正视问题,加强治理。

在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当下,绝不能让相关的技术规范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成为“纸上谈兵”的摆设。

据央视新闻报道,《财经调查》收到群众反映,山西个别地方存在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废无序堆放的情况,这对生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车辆正在倾倒煤矸石。图/央视财经截图

记者实地走访介休市师屯南村附近的煤矸石填埋场,发现这里的情况令人担忧。该填埋场不仅没有按照项目建设要求修建排水渠,还有一条黑色水沟从填埋场流出,直接通向村里的水道。而这个村庄距离汾河仅仅300米。与此同时,项目中仍有部分煤矸石裸露堆放,在倾倒和填埋过程中,扬起的大量扬尘严重影响了附近村民的正常生活。

《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明确规定,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贮存、处置、利用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建设防渗漏、防流失、防扬散等设施,并进行定期维护。然而,从这个煤矸石填埋场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未建设排水渠,还是倾倒、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灰尘,以及直通村里水道的黑色水沟,都表明该项目并未严格按照相应要求进行处理。

如果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很可能会导致当地水源和土地被重金属污染,进而威胁到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该项目就因防尘措施不到位,受到了当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

令人遗憾的是,即便有被罚“前科”,从媒体的调查情况来看,如今这种情况似乎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而且,报道显示,山西部分地区有被罚“前科”的煤矸石场地远不止这一处。

例如,孝义市胡家窑村的一处煤矸石排矸场,2024年被环保部门下达过《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在此之前,2020年、2022年这家公司也多次因为环保问题受到环保处罚。但背后的运营企业似乎依然“无动于衷”,相关整改要求只是出现在公示牌上,流于形式。

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当地有关监管单位的高度警惕。特别是对于涉事企业这种屡犯屡罚的行为,监管部门要依法采取相应行动,深入分析背后的影响因素,找准问题根源,对症下药,同时辅以严厉的处罚举措,督促企业依法依规做好环保工作,以更好地保护汾河周边的生态环境。

事实上,从央视的报道来看,汾河流域煤矸石随意填埋、堆放的乱象并非个例。在临汾尧都区河底村,村里小河的河道两岸有至少200米长的矸石被任意堆砌,小河附近已经关停的煤业公司旁,也露天堆积了大量煤矸石。灵石县、古县等地也存在类似情况,安泽县的一处填埋场甚至已经存在了一二十年之久。

这些案例的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在煤矸石处理监管方面存在着普遍的漏洞与困境。而监管的缺失,又进一步导致当地的生态安全和居民健康受到威胁。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汾河流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煤矸石治理难题。

对于这些问题,当地各级监管部门必须予以正视。即便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也不能成为监管部门推诿卸责的借口,更不能用“踢皮球”的方式模糊管理边界。同时,当地要切实采取行动,不能让相关的技术规范沦为“纸上谈兵”,未来应在这类污染治理方面加大力度,持续推动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合作。

本文通过多个案例揭示了山西部分地区煤矸石无序堆放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的威胁,指出监管存在的漏洞与困境。呼吁当地监管部门正视问题,依法对涉事企业采取行动,推动跨部门协同,避免技术规范流于形式,以解决汾河流域的煤矸石治理难题。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山西煤矸石处理困境:监管漏洞威胁生态与健康 屡罚不改!山西煤矸石堆放乱象亟待整治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