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的“太空种子”在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迎来收获季的消息,介绍了“太空种子”的培育过程以及海南独特光热条件对育种的优势,还展示了工作人员收种、分装种子的工作场景。
3月21日,在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内,一片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收种工作。
近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从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传来,由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的“太空种子”迎来了收获季。这些看似普通的种子,实则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它们都是经过科研人员精心挑选的作物种子,搭乘卫星进入了浩瀚的太空。在太空那特殊的环境中,包括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种子发生了诱变。当它们返回地面后,科研人员便开始了漫长而精细的育种和优选过程。
海南三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独特的光热资源为育种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可以有效缩短育种周期,大大提高育种效率。这也使得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成为了众多“太空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理想之地。
同样是3月21日这一天,在基地里,工作人员们不仅忙着收种,还在进行种子的分装工作。他们专注而认真,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科研育种事业的热情和期待。
基地内,收种的场景不断上演。工作人员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将饱满的种子收入囊中,他们的辛勤劳作是为了让这些“太空种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收种的画面一次次呈现在眼前,工作人员们的汗水见证了科研育种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的“太空种子”在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迎来收获季,介绍了“太空种子”的培育过程和海南光热条件对育种的优势,展示了工作人员的收种和分装工作场景,体现了科技与农业结合的成果以及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