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介绍了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从探索到上升为法律制度的历程,分析了改革推进缓慢的原因,阐述了这一改革带来的便利以及解决的相关问题。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为《条例》)。《条例》积极落实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将近年来在婚姻登记领域推行的“跨省通办”等改革试点成果正式上升为法律制度。
植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桂芳芳在接受相关采访时表示:“这一举措意味着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的改革成果得到了法律层面的确认和保障。《条例》的出台,让婚姻登记的程序和要求更加明确与统一,能够有效避免因地区差异而导致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同时,桂芳芳还指出,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是社会服务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民众需求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有助于推动社会管理和服务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通过打破地域限制,使得公共服务能够更加公平地惠及每一位公民,无论他们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婚姻登记服务。
对于广大公众而言,“全国通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办理婚姻登记时,人们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回到老家,避免了额外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消耗。这对于那些在外工作、学习的适婚人群来说,无疑是一项极大的利好。
然而,从探索开展异地办理婚姻登记工作,到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上升为法律制度,这中间经历了近10年的时间。那么,对于异地办理婚姻登记这一长期客观存在的需求,改革之路为何如此漫长呢?
桂芳芳解释道:“婚姻登记‘全国通办’需要对《婚姻登记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以适应新的办理模式和要求。而法律的修订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和充分的论证,以此确保其合法性和可行性。”
此前,婚姻登记体制是以户籍为基准来确定管辖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户分离的情况日益增多,公众对异地婚姻登记的呼声也逐渐高涨。早在2015年,北京就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婚姻登记跨区域办理。相关部门也迅速作出回应,2016年,民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了《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要“探索开展异地办理婚姻登记工作,推动修订《婚姻登记条例》”。此后,广州、深圳、沈阳、济南等地在得到民政部的认可后,陆续开展了市内跨区(县)的婚姻登记工作。
在相关工作推行的初期,面临着业务流程再造的难题。桂芳芳介绍,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改变了传统的办理流程,需要重新设计和优化业务流程,以适应异地办理的需求。这涉及到人员培训、设备配备等多个方面。
2020年9月初,民政部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加快推进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有关情况的报告》,从全国婚姻登记信息数据库数据不完整、现行《婚姻登记条例》的制约、全国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水平不高等方面,详细陈述了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风险。同时,民政部建议按照分步试点、分类实施、对“全国通办”加以条件限制、只在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实施“全国通办”的步骤稳步推进。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由民政部牵头的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启动,首批试点共包括7省2市。2023年6月1日起,第二批跨省通办试点实施,试点地区扩大至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据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49.2万对,相关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全国通办”的关键在于全国联网的信息系统,能够实时共享和核验婚姻登记数据。然而,婚姻登记电子政务始于2009年,早期的婚姻登记档案存在严重的缺失、损毁等现象,导致部省两级婚姻登记信息数据库数据严重不足。2018年10月,民政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省民政机关进行婚姻登记历史数据补录工作。据相关人士透露,仅仅这一项工作就持续了两年半,直到2021年年中,全国大部分省市才完成补录。
此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婚登记可以在民政部门、乡镇政府、驻外使领馆办理,离婚可以在民政部门和人民法院办理,这导致婚姻登记信息分散化严重。同时,民政部与相关部门之间数据接口的参数各异,也难以保证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接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可用性。
直到202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为各地政务数字化建设和全国政务大数据一体化提供了建设总思路,系统化地解决了各地政务系统数据割裂的问题。
这也让“跨省通办”试点之初就引起热烈讨论的“重婚、骗婚”问题成为了不必要的担忧。桂芳芳介绍,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能够有效核验当事人的婚姻状况,防止重婚、骗婚现象的发生。此外,民政部会同多部门建立了个人信用风险告知制度,加大了对婚姻登记中不诚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重婚、骗婚的动机。
桂芳芳还表示:“从试点情况来看,并未出现因‘跨省通办’而导致重婚、骗婚现象增加的情况。相反,跨省通办的实施为婚姻登记机关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共享渠道,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违法问题。”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未来将建设完善婚姻管理诚信体系。民政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部门推动建立婚姻登记诚信体系,要求婚姻登记当事人对个人提供证件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不得出具虚假证件材料。同时,指导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提供婚姻登记预约服务,深入开展婚姻登记信息数据联网核对,通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把更多的方便惠及广大群众。
本文介绍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阐述了这一改革带来的便利,分析了改革推进缓慢的原因,包括法律法规修订、业务流程再造、信息系统数据不足等问题。同时指出信息化建设解决了“重婚、骗婚”担忧,民政部还将完善婚姻管理诚信体系,进一步方便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