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七旬的历阿姨在办理转账汇款时,接到“配音综艺导师”来电,陷入配音骗局,银行柜员察觉异样启动警银协作机制,民警钱淳赶到现场劝阻,通过分析让历阿姨认清骗局,最终历阿姨听从建议避免损失并寻求正规培训,同时警方给出防诈提示。
2月26日上午,在农业银行静安支行的柜台前,市民历阿姨正有条不紊地办理着转账汇款业务。此时,一个犹如“艺术机遇”般的电话悄然打来:“您的声音已入围全国配音人才库,接下来我们将推出更多配音返点项目,届时收益会更高。”历阿姨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看似从天而降的美好机遇,背后竟可能隐藏着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当天上午9时40分,历阿姨正在办理取款业务,突然手机铃声响起。电话那头,一个自称“配音综艺导师”的人热情地与她交谈起来。对方告诉历阿姨,只要她上传自己的配音文件,就有机会获得丰厚的配音项目收入。不仅如此,“导师”还承诺能帮她实现配音梦想,并且会提供专业导师一对一的指导培训。银行柜员在一旁留意到,历阿姨边接听电话,边申请额度准备收发账款,对话中还频繁出现“高收益”“转账汇款”等敏感关键词。
银行柜员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防诈意识,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这很像派出所培训时讲过的诈骗话术。”柜员心中一惊,立刻启动了警银协作机制。与此同时,大堂经理迅速递上防诈宣传单,并通知属地派出所到场甄别情况。
静安公安分局曹家渡派出所民警钱淳接到报警后,火速赶到现场。此时,历阿姨的丈夫和银行柜员正在苦口婆心地劝导她,让她不要上当受骗。然而,历阿姨却仍坚持与对方通话,手机里不时传来“名额有限”的催促声,让她更加心动。
经民警仔细询问得知,年近七旬的历阿姨此前曾加入过一个配音爱好者QQ群,在群里结识了这名所谓的“配音导师”。此后,历阿姨便应“导师”邀请,加入了其开办的线上“配音培训班”,还通过APP软件录制并上传了自己的配音作品。民警迅速调出反诈平台数据,发现该APP疑似与近期全国多起培训类诈骗案有关联,存在诈骗的极大可能性。
为了让历阿姨认清现实,钱淳指着手机里发生在外省的同类诈骗套路,耐心地说道:“您看这个案例,同样是先夸声音好再收培训费。退一步讲,哪怕是正规的培训机构,也可能存在无资质培训、乱收费等问题。”他建议历阿姨在接受“培训”前,一定要向教育部门核实对方是否有正规办学资质以及是否有正规的线下办学点。
“我已经跟着导师在线‘学习’一个多月了,班里还有30多名‘同学’,他们都夸我声音好听。”历阿姨紧张地说道,她始终对这份“配音梦”抱有幻想。但在民警深入浅出的分析下,她终于开始察觉出其中的猫腻。
钱淳趁热打铁,拿出随身携带的反诈宣传册,当场为历阿姨进行了一次“诈骗话术解析”。他劝导历阿姨要特别注意以“文化艺术培训”“高薪兼职”等为幌子的诈骗案件。这类案件通常以“学技术赚快钱”“零(低)成本高收益”为诱饵,等当事人上钩后,再以“培训费”“报名费”等名目实施诈骗。此外,透露自己的银行卡号,还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他们的洗钱工具。
在钱淳的建议下,历阿姨最终同意将名下的银行卡暂由丈夫保管,并将部分资产转为定期存款,以避免节外生枝。在民警的后续回访中,历阿姨已经彻底断了“配音赚快钱”的念想,转而开始寻求正规培训机构来实现自己的“配音梦”。
最后,警方郑重提醒广大市民: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大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不要轻信陌生来电和消息,更不要幻想“天上的馅饼”会落到自己头上。
本文通过历阿姨险遭“配音导师”诈骗的事件,展现了银行柜员的警惕和警方的及时介入,成功阻止了诈骗的发生。同时也提醒市民要提高防诈意识,通过正规途径核实信息,避免陷入诈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