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上海外滩“变奏”展:在艺术中探寻变动与恒常,一场跨越时代的艺术盛宴——“变奏”展览启幕

2025年度上海外滩艺术中心185空间新展“变奏”的开幕情况,介绍了展览汇聚的不同代际艺术家作品、策展人理念,还对部分参展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了介绍,最后说明了展览的持续时间。

在3月21日这一天,上海外滩艺术中心185空间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艺术盛事——2025年度新展“变奏”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意义非凡,它精心汇聚了1942年至1979年期间不同代际艺术家们的作品。这些展品的形式丰富多样,犹如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宝库,涵盖了绘画、雕塑、影像等多种媒介。每一件作品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艺术家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独特的创作世界,生动地展现出他们各异的创作态度与风格。

在展览现场,策展人杜曦云亲自为观众进行导览。他向大家阐释道:“变奏不仅是音乐的灵魂,更是艺术的本质。它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程,让我们在恒常中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流动之美,又在流动中寻找到永恒的真谛。通过这些艺术作品的精彩呈现,我们期望能够深入探索变动与恒常、流动与永恒之间那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喧嚣终究会归于平静,未来也会验证当下的一切。这些艺术家们就像是勇敢的探索者,在观念持守和美学变奏的张力关系中一路坚定前行,直到走到当下。他们作为一个个精彩的个体,为匆匆滑过的‘当代艺术’留下了值得人们驻足欣赏的样本,以及可供深入反思的珍贵案例。”

在众多参展作品中,胡项城的《尘世 》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胡项城于1950年出生在上海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从他幼时好奇地观察虫蚁,到在父亲废弃的宣纸旧账本上随意涂鸦,“好奇心”就如同他艺术创作的引擎,成为他理解和体验世界的原动力。上世纪八十年代,胡项城踏上了留学日本的征程,主修造型学、民间工艺学与当代艺术。此后,他更是旅居非洲与欧美及世界各地,一边考察一边创作。丰富的人生经历,再加上在工厂农村的社会实践,让胡项城对表达形式的多元实验始终保持着恒久的冲动。

张培力的作品《标准翻译》也别具一格。这件LED多媒体演示作品,彩色无声,却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它选取了一些中国俗语,经过不断地转译成不同语言后,最终再翻译回中文时,呈现出的结果早已和原意大相径庭,让人不禁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产生深深的思考。

梁绍基的《协奏曲》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梁绍基就开启了养蚕艺术实验。此次展览的《协奏曲》采用了养殖蚕的吐丝,柔韧的丝物在亚克力材料之下,仿佛是生命的乐章在奏响,呈现出一种独特而强大的生命力量。

仇晓飞的《拉奥孔》,以纸上墨水、蜡笔、水彩为创作媒介,展现出别样的艺术韵味。

本次参展艺术家阵容强大,包括尚扬、李山、梁绍基、胡项城、张培力、施勇、宋冬、颜磊、仇晓飞、贾蔼力等众多知名艺术家。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精彩的展览将持续至7月20日,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前往上海外滩艺术中心185空间,亲身感受这场艺术的盛宴。

本文围绕上海外滩艺术中心185空间的“变奏”展览展开,介绍了展览开幕情况、策展人对展览理念的阐释,重点介绍了部分艺术家及其作品特色,最后告知了展览持续时间。这场展览汇聚不同代际艺术家的多元作品,展现了艺术在变动与恒常间的探索,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体验和思考空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上海外滩“变奏”展:在艺术中探寻变动与恒常,一场跨越时代的艺术盛宴——“变奏”展览启幕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