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晚清长沙小警故事,索文用小说串联长沙与武汉

湖南作家索文的小说《浮粱店 湘水流沙》展开,深入探讨了小说以晚清长沙为背景,讲述清末小警卢磊一的故事,以及其中涉及的武汉元素,还介绍了索文的写作经历和创作转变等内容。

“活得太久,岁月恰似浮光掠影,往事宛如一枕黄粱。”湖南作家索文所著的小说《浮粱店 湘水流沙》,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晚清时期的长沙。这部小说以一名清末小警卢磊一的视角,生动展现了他在那个大时代中的见闻与遭遇,书中的市井生活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值得一提的是,小说里专门有一章着重描绘了当时的武汉。

作家索文

《浮粱店》里的武汉故事

极目新闻记者问道:“《浮粱店湘水流沙》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它与武汉又有什么关联呢?”

索文回答:“这是一部聚焦晚清长沙的小说,以清末小警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卢磊一的成长历程以及他所经历的一系列案件。在晚清,巡警的职责十分繁杂,街面的大小事务都要统管,像缉盗、卫生、消防、治安、收捐等,虽然管的事情多,但却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卢磊一在这样的环境下屡次破获奇案,很大程度上是运气使然。因为巡警的收入并不高,他还要养家糊口,所以脑子里一直想着开源。他接了两次护送私活,结果两次都遭遇了危险,这说明他并没有偏财运。其中一次护送任务,就是护送颜福庆到湖北抗疫,而颜福庆医生到湖北支援抗疫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卢磊一的故事就巧妙地隐藏在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之中。”

索文还表示,因为自己的小说里有关于武汉的内容,所以有幸受到湖北省图书馆的邀请,去讲述成书的故事。《浮粱店》这本小说中虽然只有一章提到了武汉的故事,但为了这一章所做的准备工作,却相当于其余章节准备工作的总和,由此可见他对武汉的重视程度。湖南和湖北自古就有着相近的气质,在地理位置上的南北分治是康熙年间才出现的事情,两湖地区隔湖相望,联系十分密切。

湖南人下武汉讨生活的过往

极目新闻记者提及:“您所描写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武汉的商业极度发达,当时有不少湖南人在武汉做生意。”

索文回应:“百余年前的武汉,是一个千樯万舶的繁华大世界。那个时候,湖南是湖北最大的木材供应地,而鹦鹉洲则是木材经水路运到武汉的重要集散地。这个木材市场是全国性的大市场,它由湖南人开发,并长期被湖南人占据。在鹦鹉洲最鼎盛的时期,居住着几万湖南人,它和硚口宝庆街一样,都是湖南人在武汉的聚集区。当时很多‘湖南帮’的人会临时打造一艘船,赶着木排前往武汉。到了鹦鹉洲之后,他们会把船拆了卖掉,然后在这里谋生。”

如今的鹦鹉洲高楼林立,晴川大道与鹦鹉大道上车水马龙。那么1904年的鹦鹉洲是什么样子呢?当时到处都是木材存贮场,洲上仅有六家供行商居住的宾馆,分别是“常德宾馆、宝庆宾馆、长沙宾馆、辰州宾馆、永州宾馆、长衡宾馆”。这六家宾馆代表着湖南的不同势力,也就是所谓的“五府十八帮”,他们内部虽然存在分歧,但对外却保持着团结。过去人们做生意,喜欢成群聚居,形成一股势力。到了新的地方,往往会先去寻找老乡。所以在索文的小说中,主人公卢磊一到了汉口后,就先去寻找老乡聚集的会馆。

力求细节还原的创作态度

极目新闻记者好奇:“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武汉,您怎么会了解得如此细致呢?”

索文解释:“我阅读了一些国内出版的涉及武汉近代史的书籍,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刘剀老师写的《晚清汉口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美国人罗威廉写的《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水野幸吉写的《中国中部城市 汉口》等。这些书中详细记载了所有物资在汉口的集结和贩卖过程,有着完整清晰的脉络。虽然现在有了人工智能,博闻强记表面上看起来没有那么重要了,这些资料也都可以搜集到,但大量的阅读还是开阔了我的眼界,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当时社会的整体风貌。”

索文还强调,因为小说与历史相关,所以他需要截取晚清的一段时间和空间,以及其中的一些真实人物,让他们与自己塑造的人物产生关联,力求将晚清的长沙和武汉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出来,做到细节还原与颗粒度的精准对齐。

写作经历与创作转变

极目新闻记者询问:“我了解到,您是从给网易投稿开始走上写作之路的,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写作经历吗?”

索文回忆:“2015年,我在网上看到‘网易人间’的一篇稿件,觉得自己也可以尝试一下。没想到,我写的第一篇文章就被‘网易人间’选中了。编辑直接告诉我,征稿启事发出后,应征者很少,所以从不多的投稿者中选中了我,我纯粹是运气好。从那以后,我开始了和‘网易人间工作室’长达9年的合作。刚开始,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直抒胸臆的内容,后来慢慢开始琢磨遣词造句和文章结构。在这9年里,我写了差不多40万字的非虚构作品,这些文章被收录在《我的浏阳兄弟》《胖子美食家》中。此外,我还写了30万字的虚构作品,也就是《浮粱店》。这9年的写作经历培养了我的写作习惯,现在如果一天不写点什么,我就会觉得光阴虚度了。当然,我也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写作成了我工作之余的爱好,它让我减少了一些交际和玩乐的时间,让我能够更专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和我合作的团队是爱奇艺‘身边工作室’,所以后期我的一些创作会在‘身边’工作室连载。”

极目新闻记者又问:“从非虚构写作到小说创作,您是如何实现转变的呢?”

索文坦言:“我之前写非虚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回顾自己的过往。长期沉溺于对过往的回忆,让我有些抑郁。后来我开始健身,通过出汗来释放情绪。这也是我暂停非虚构写作,转而开始写小说的原因。”

本文围绕湖南作家索文的小说《浮粱店 湘水流沙》展开,介绍了小说以晚清长沙为背景,清末小警卢磊一的故事及其中的武汉元素,包括当时湖南人在武汉的活动等。还讲述了索文的写作经历,从给网易投稿起步,历经9年创作非虚构与虚构作品,最后因避免沉溺回忆而从非虚构写作转向小说创作。展现了索文的创作历程和其小说对历史社会风貌的还原。本文总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晚清长沙小警故事,索文用小说串联长沙与武汉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