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诈骗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展开,详细介绍了被告人王某某的作案手段、诈骗过程、法院查明的事实以及最终判决结果,同时提醒公众提高防范此类诈骗的意识。
在如今信息繁杂的时代,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了解到,该院近期依法对一起涉及诈骗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作出判决,被告人王某某因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
多名被害人回忆,他们曾收到来自外地的快递包裹。这些包裹上清晰标注着自己的手机号和地址,本以为是普通的快递。然而,打开包裹后,里面是一张教育机构因经营不善进行退费的公告,还附带了一个QQ账号。由于被害人之前曾报名过相关的培训课程,所以很自然地以为这是正常的退费流程,便添加了对方的QQ账号,加入了群聊。
进入群聊后,所谓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被害人,处理“退费”事宜。他们先是发送了网站链接和邀请码,要求被害人下载并注册指定的App。接着,又引导被害人注册其他软件和证券账户。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让被害人通过转账、充值、提现等操作来完成退款。直到被害人发现无法提现时,才逐渐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经法院查明,在2023年5月至7月期间,被告人王某某受他人雇佣,非法收受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数据。他虚构了“教育机构退费”等事实,精心制作了传单。随后,利用快递向不特定的人员盲目发送了包含诈骗传单的快递,数量多达12万余单。这一系列诈骗行为,涉案钱款共计70万余元。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认为,现有证据足以证实被告人王某某主观上明知同伙指使他实施诈骗犯罪活动,却依然积极参与其中。他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诈骗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过,考虑到王某某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并且在犯罪中属于从犯,法院依法对他减轻处罚,最终作出了上述判决。
主审法官特别提醒,盲发快递的诈骗骗局在各地早已出现过。但在本案中,犯罪分子以培训机构退费的名义,有针对性地大批量向曾经报名培训的人发送诈骗传单,这大大增加了被害人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广大公众一定要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避免陷入类似的诈骗陷阱。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的王某某诈骗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王某某受雇非法获取公民信息,虚构教育机构退费事实,盲发12万余单快递诈骗70万余元,法院以诈骗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其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主审法官提醒公众提高防范此类诈骗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