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优化消费环境:靶向施策,凝聚多方合力

本文围绕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展开,分析了当前我国消费环境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方案在破解消费痛点、凝聚合力优化环境以及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的举措和意义。

在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的进程中,优化消费环境无疑是关键的一环。日前,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该方案旨在通过3年的努力,对供给质量不高、市场秩序失范、维权效能不足等问题进行系统治理。力求实现商品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消费风险明显降低,消费的便利度、舒适度和满意度大幅提高,进而使全国消费环境得到明显优化。

### 靶向施策破解消费痛点

近日,中消协发布的2025年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报告透露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我国消费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超过半数的消费者对线上线下的消费环境表示满意,近七成的受访者认可消费环境的监管力度和成效。

然而,我国消费环境建设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胡颖廉指出,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体制机制尚待完善。在跨境电商、早教培训、预付式消费等领域,维权“真空”和推诿扯皮的现象较为突出。而且,维权难、维权慢一直是消费领域难以攻克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亮点颇多。在完善消费纠纷解决体系、提高解决效能方面,方案推动平台型、总部型、连锁型等大型企业健全消费纠纷解决体系,让其加入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并探索“一键和解”等新模式。同时,加强基层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建设,扩大消费维权“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景区”的覆盖范围,方便消费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就近维权。另外,鼓励实体店承诺无理由退换货,计划到2027年动态发展承诺单位150万家,还探索统一便捷的异地异店退换货服务。

行政调解作为消费者常用的维权渠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消费维权能力建设,依法畅通投诉渠道,完善处理流程,高效处置消费投诉举报。同时,强化消费维权与行政执法的衔接,加大“诉转案”力度,从根源上解决消费投诉多发易发的共性问题。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锚定“源头减量”的目标,加强对重点企业和区域等“关键少数”的综合治理,打通“消费纠纷处置、事前事中规范、投诉举报减量”的监管闭环,集成放心消费承诺、消费投诉公示、消费维权服务站、消费纠纷在线解决、线下无理由退货等“一站式解决方案”,让更多的消费纠纷在源头得到化解。

### 凝聚合力优化消费环境

此次《行动方案》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推动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协同、企业主责、社会共治的消费环境建设体系,进一步形成优化消费环境的合力。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优化消费环境的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将消费环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胡颖廉认为,要把优化消费环境作为一项基本职责和整体工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单,集聚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将三年行动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针对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监管和维权事务,《行动方案》要求健全部门协同、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行刑衔接等机制。

良好的消费环境,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也离不开市场各方的共同维护。

在落实企业主责方面,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行动方案》不仅注重问题治理和负面约束,更着重探索激励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让市场进行选择,让消费者进行投票,促使经营者从“要我变好”转变为“我要变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引导经营者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合规体系,完善首问和先行赔付制度,落实安全保障、质量担保和售后服务责任,强化平台对入驻经营者的身份信息核验和定期更新,从源头上预防消费侵权问题。同时,鼓励经营者主动公开并履行优于法律规定的承诺,改善消费体验。

在完善社会共治层面,市场监管总局将推动行业发起重点行业放心消费倡议,制定实施行业自律公约和放心消费标准。支持消协组织加强消费提示警示、比较试验、消费调查、消费评议、公益诉讼等工作。

### 远近兼顾构建长效机制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此前不少围绕优化消费环境的政策措施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多以特定领域促消费、特定行业治理、特定问题执法为主,较为单一零散,社会公众的感知度不高,政策的整体效果尚未完全释放。

为此,《行动方案》首次系统集成了各个消费环节、各个行业领域、各个政府部门的各类政策措施,建立起消费环境建设的四梁八柱,实现叠加效应。例如,对服务消费集成了保障场所安全、健全服务标准、查处霸王条款等政策工具箱。

在发挥政策组合效应的同时,优化消费环境有效兼顾了“当下治”与“长久立”,建立了消费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行动方案》要求制定消费环境指数及评价规范,探索开展全域消费环境监测评价,动态反映各地区、各行业的消费环境,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完善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健全消费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引导诚信经营的市场预期。建立消费投诉举报大数据分析治理机制,提高监管执法的前瞻性,从接诉即办转向未诉先办。

胡颖廉认为,优化消费环境并非短期工作,更不是运动式整治,而是一个由点及面、层层递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过程。要从一家家店铺、一个个街区做起,通过改善消费环境来培育消费的内生动力,让消费者有感知有收获,让经营者有提升有口碑,让监管者有担当有作为,不断提振消费信心、激发经济活力。

本文围绕《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展开,指出当前我国消费环境建设既有成效也存在薄弱环节。方案通过靶向施策破解消费痛点,凝聚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合力优化消费环境,远近兼顾构建长效机制,有望推动消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提振消费信心,激发经济活力。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优化消费环境:靶向施策,凝聚多方合力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