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北京近期柏树花粉泛滥的现象,展示了网友的疑问,介绍了公园降低花粉浓度的措施、花粉提前的原因,探讨了能否砍树的问题以及北京市为改善花粉问题采取的一系列举措。
焦点|涕泪横流,都是柏树惹的“祸”?
近期,网络上流传着大量北京市区花粉飘扬的视频。画面中,那漫天飞舞的花粉仿佛一场“黄色雪”,不少网友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自己也正经历着“涕泪横流”的痛苦,纷纷在留言区表达着内心的疑惑。“为什么北京今年的花粉这么多?”“北京的柏树花粉这么多,为什么不能全部砍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
3月20日,在北京天坛公园,那一团团、一粒粒的柏树花粉正肆意地飘洒着,仿佛在宣告着它们的“统治”。
同样是3月20日,在北京天坛公园内,游人小心翼翼地走过一处覆盖着厚厚柏树花粉的地面,那场景就像是走在一层黄色的绒毯上。(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为了降低花粉浓度,还市民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天坛公园的工作人员们可谓是煞费苦心。据他们介绍,公园针对主干道两侧花粉浓度高的游览区和柏树区,采取了不定时的清水高压喷雾、喷洒冲洗等方式。那高压水枪喷射出的细密水雾,就像是给花粉们来了一场“洗礼”,促进花粉沉降。同时,工作人员们还会及时对地面上堆积的花粉进行清理,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3月21日,在北京天坛公园内,工作人员们正手持喷淋设备,对着柏树认真地喷淋着,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与花粉“战斗”。(新华社发)
3月19日,在北京红领巾公园内,工作人员也在忙碌地喷淋着开花的柏树,他们的身影成为了公园内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3月20日,在北京天坛公园,柏树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飘落下大量花粉,那场景既壮观又让人无奈。(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监测数据显示,自2024至2025年冬季以来,北京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一些变化。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较以往偏高和偏多,这样的气候条件就像是给植物生长按下了“加速键”,十分利于植物生长。也正是因为如此,花粉的开始期和高峰期均比去年提前了4至7天。这也就意味着,市民们更早地陷入了花粉的“包围圈”。
3月2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候诊区坐满了患者,他们大多都是被花粉过敏所困扰。(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3月21日,在北京街头,一名男子戴着护目镜和口罩,全副武装地防范着花粉,那模样就像是一名“抗花粉战士”。(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柏树花粉这么严重,为什么北京种了这么多?是否能一砍了之?”针对不少网友的这些疑问,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丛日晨进行了解答。原来,四季常绿的圆柏是长寿树种,也是北京的传统绿化树种之一。在北京四万多棵古树中,有三万五千多棵松柏树,它们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是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而且研究发现,北京所在纬度上的常绿树和落叶树科学种植比例约为3:7,如果将柏树全部砍掉,将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打破生态平衡。
3月21日,在北京天坛公园门口,一块醒目的花粉防护告示牌矗立在那里,提醒着游客做好防护措施。(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3月19日,在北京红领巾公园内,一位游客正饶有兴致地拍摄着开花的柏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对这恼人的花粉感到无奈。(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为了逐步改善柏树花粉量过大的问题,北京市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方面,修订了《北京市主要林木目录》,删除了刺柏属(含圆柏属)植物,未来园林绿化工程将严格控制相关树种的栽植量,并科学地更新替换重点地区易致敏树种。另一方面,开展花粉治理科技攻关,致力于选育无粉或少花粉植物品种,同时验证人工调控柏科植物球花数量的可行性。相信在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下,北京的花粉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春季过敏,戴好口罩!
本文围绕北京柏树花粉泛滥的现象展开,阐述了网友的疑问,介绍了公园降低花粉浓度的举措、花粉提前的原因,分析了不能砍光柏树的生态因素,还介绍了北京市为改善花粉问题所采取的长远措施。既让读者了解了花粉问题的现状,也看到了未来解决问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