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一场穿越66年的戏曲之约:全国巡展沪上起航

本文围绕“我们的珍宝——中国戏曲电影全国巡展”展开,介绍了其启幕情况、覆盖范围、参与艺术家、放映影片、亮点等内容,展现了戏曲电影的魅力与传承。

当那欢快悠扬、韵味十足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腔在大银幕上悠悠响起,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瞬间唤醒了几代人深藏心底的集体记忆。1962年版的越剧《红楼梦》,就像一坛陈酿的美酒,历经岁月的沉淀,愈发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历久弥新。

3月21日,备受瞩目的“我们的珍宝——中国戏曲电影全国巡展”在上海UME影城盛大启幕。这一活动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戏曲文化领域激起层层涟漪。未来的两年时间里,这场巡展将横跨大江南北,足迹遍布30个城市。UME影城、大光明电影院、星轶影城、CGV影城、中影国际影城、卢米埃影城和沃美院线这七家知名影城,预计将累计放映超过1500场戏曲电影,为广大戏曲爱好者带来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本次巡展可谓是星光熠熠,邀请到了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担任艺术总监,为活动的艺术水准保驾护航;剪辑师孙依群担任技术总指导,确保影片的呈现效果尽善尽美。在启动仪式的现场,那热闹非凡的场景仿佛一场戏曲界的盛会。观众们不仅有幸见到了国宝级的昆剧表演艺术家计镇华、梁谷音,感受他们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还见到了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越剧表演艺术家钱惠丽,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越剧表演艺术家方亚芬与昆剧表演艺术家单雯等一众名家。他们近些年的大银幕新作,如昆剧电影《邯郸记》《牡丹亭》《西厢记》、越剧电影《西厢记》、沪剧电影《敦煌女儿》等,都将在此次巡展中与观众见面,让人满怀期待。

上海作为本次戏曲电影巡展的首站,具有特殊的意义。这里汇聚了京剧、越剧、沪剧、昆剧、粤剧和黄梅戏六大戏种的13部经典影片,这些影片的出品年份从1958年至2024年,时间跨度长达66年。它们就像一部生动的戏曲文化史书,将为观众呈现一场穿越时空的戏曲视听盛宴。巡展总策划韦翔东介绍说,上海站的活动将持续到3月30日。随后,巡展将像一颗文化的种子,延伸至浙江、江苏、安徽等长三角的文化重镇。他还特别提到,这样大规模、跨越几代戏曲人的电影巡展,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是第一次,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巡展的戏曲电影中,观众既可以欣赏到八旬昆曲泰斗计镇华在《邯郸记》中的殿堂级表演,他那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师风范,仿佛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也可以看到“出圈”的新生代越剧演员陈丽君在《新龙门客栈(舞台纪录电影·越剧)》中潇洒的银幕表现,她的青春活力和独特的表演风格为戏曲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体现了戏曲艺术的薪火相传。另外,每一站的巡展都设有“本土经典”的线下展览,这就像是一扇了解本地戏曲文化的窗口。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展览,深入了解本地戏曲的发展历史和经典作品。比如UME影城新天地店的“沪剧展”就十分有看点,舞台上那些华丽的华服和精美的道具,与熟悉的电影海报相得益彰,引得路过的市民纷纷驻足、合影留念。

胶片戏曲电影数字化重映,无疑是本次巡展的一大亮点。其中有经典的1962版越剧电影《红楼梦》,它承载着几代人的美好回忆;有已经尘封了整整40年的经典黄梅戏电影《龙女》,宛如一颗被岁月遗忘的明珠,如今再次闪耀光芒;更有巡展艺术总监茅威涛40年前红遍全国的越剧电影《五女拜寿》。这些经典戏曲电影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旧貌换新颜”,不仅是一场“回忆杀”,更是一次“搜珍宝”的奇妙之旅。它们既能让青年观众与父辈共同品味戏曲艺术无可替代的魅力,搭建起两代人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也将进一步推动戏曲文化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戏曲艺术。巡展策展人、华人文化集团公司副总裁苏佳表示,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巡展组建起戏曲电影发行放映联盟,实现戏曲电影常态化放映。他满怀信心地说:“让我们携手证明:当水袖遇上宽银幕,当云板碰撞杜比声,传统文化自会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

本文介绍了“我们的珍宝——中国戏曲电影全国巡展”的启幕情况,包括活动时间、范围、参与艺术家、放映影片等。亮点有汇聚多戏种经典影片、胶片戏曲电影数字化重映等,体现了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旨在推动戏曲文化普及,让传统文化找到时代表达方式。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一场穿越66年的戏曲之约:全国巡展沪上起航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