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阶段性免签政策展开,先介绍了该政策及相关吸引游客的举措,接着回顾了韩国此前一系列不友好的“反华”事件,指出这些事件对中韩关系及韩国旅游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后强调韩国政府需校正对华认知,重建两国人民间的善意与理解,才能真正吸引中国游客。
近期,韩国政府对外宣布了一项重要计划。他们打算在2025年第三季度,针对中国团体游客推行阶段性免签政策。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希望通过放宽入境限制的方式,让本国旅游业重新焕发生机,重振往日的繁荣景象。
从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透露的详细信息来看,这项免签政策有着一定的侧重性。它会优先面向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的年轻自由行游客。并且,韩国方面还打算开发一系列主题旅游产品,像体育、美容、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前往韩国旅游消费。
单从韩国推出免签政策这件事本身来看,这似乎是一件对中韩两国旅游交流有益的好事,我们本应持欢迎态度。然而,回顾前阵子韩国做出的一系列“怪事”,实在让人忍不住要吐槽几句。
时间回到去年年底,尹锡悦政府陷入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之中。为了应对危机,他们发动了震惊全球的“6小时戒严”行动,但最终这场行动以失败告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事后尹锡悦一方竟然将责任甩给了中国。他的团队向韩国宪法法院提交了一份长达62页的文件,在文件中直接指责韩国国内的反对派与中方合作,甚至还声称这些反对派的目标是借助中国的势力来改变韩国的独立地位,这种无端指责实在是荒谬至极。
到了今年2月,更是发生了一系列恶劣事件。尹锡悦的支持者安某强行闯入中国驻韩大使馆,并且扬言要实施恐怖袭击。与此同时,韩国的一些右翼议员在国会散布“中国干涉选举”“中国间谍渗透”等毫无根据的指控。更为严重的是,近期有迹象表明,韩国的反华情绪已经从政治领域逐渐蔓延到了民间。比如首尔明洞商圈的餐饮从业者就直言,频繁的反华集会以及针对中国游客的歧视性事件,导致该商圈的客流量大幅减少,部分店铺的营业额下降幅度超过了五成。
自中韩建交33年以来的实际情况充分表明,两国关系要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理性务实的民意基础。当前,韩国旅游业界期待中国游客回归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韩国政府放任政治势力将“反华”作为危机公关的工具,那么带来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这不仅会极大地损害两国之间的互信,从长远来看,更会对韩国自身的经济利益造成反噬。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赴韩游客的数量仅仅是疫情前同期的58%。与此同时,部分在华韩企已经开始对地缘政治风险进行评估。正如首尔大学教授金显哲所说:“当街头政治表演取代了专业的外交沟通,受到损害的不仅仅是游客数量,更是国家的信誉。”如今,距离韩国的免签政策实施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对于韩国来说至关重要。它既是韩国整顿旅游市场、提升服务质量的宝贵窗口期,更是韩国校正对华认知的关键节点。韩国政府如果真心希望中国游客能够“用脚投票”,重新选择前往韩国旅游,那么就必须首先停止将中国作为国内政治斗争的工具,切实约束极端势力的言行,努力重建两国人民之间的善意与理解。
本文围绕韩国计划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阶段性免签政策展开,在介绍政策内容的同时,回顾了韩国此前一系列“反华”事件,指出这些事件对中韩关系和韩国旅游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强调韩国政府需校正对华认知,停止利用中国进行政治斗争,约束极端势力,重建两国人民的善意与理解,才能真正吸引中国游客,促进两国旅游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