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宝应县中医医院上演的一场生命救援,中风病科患者杨奶奶在CT增强扫描时发生严重碘帕醇过敏反应,多学科医护人员紧密协作,最终成功将患者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并介绍了碘帕醇过敏反应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近日,扬州市宝应县中医医院住院部与门急诊联动、多学科协作,成功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将一位患者从生死边缘成功“拉”了回来。
据了解,宝应县中医医院中风病科的杨奶奶,因病情需要前往医院影像科进行CT增强扫描。然而,意外毫无征兆地降临了。在检查过程中,杨奶奶突然发生了严重的碘帕醇过敏反应。要知道,这种反应一旦发生且得不到及时治疗,患者的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这一紧急状况瞬间打破了影像科原本的平静。
影像科护士李立秀有着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她第一时间察觉到了患者的异常。她迅速停止了检查操作,同时高声呼叫同事前来支援。并且,她以最快的速度联系了急诊科刘红霞主任与中风科王开军主任。
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让患者陷入更深的危险。王开军主任接到通知后,毫不犹豫地放下手头的工作,一路小跑冲向影像科。几乎在同一时刻,急诊科刘红霞主任和副护士长宋月明也携带急救设备赶到了现场。
到达现场后,中风科王开军主任和急诊科刘红霞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对患者的状况做出了准确评估。此时的杨奶奶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情况十分危急。两位主任临危不乱,冷静地指挥着抢救工作,密切观察着患者生命体征的每一点变化。
急诊科副护士长宋月明熟练地为患者建立了静脉通道,给予抗过敏药物以及平喘、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同时,她还细心地准备好吸氧设备,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影像科护士李立秀、倪建芳、陈久红在一旁积极协助传递各种急救物品,中风病科护士孙乔玉则为患者准备好床旁用品,与急诊医护人员交接好物品、药品,并不时安慰着惊慌的杨奶奶。
在紧张的施救过程中,虽然患者意识模糊,但她能感受到周围医护人员忙碌而有序的身影,也能听到他们温暖的安慰话语。经过多学科医疗团队一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奇迹出现了,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过敏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这场与死神的赛跑,医护人员凭借精湛的医术、密切的协作和高度的责任感取得了胜利。
王开军主任介绍,碘帕醇是一种常用的含碘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中广泛应用,它在医学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会对其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碘帕醇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只是皮肤瘙痒、出现红斑或者有轻微的呼吸困难,重者则可能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血压骤降、心率失常,甚至过敏性休克。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患者很可能会因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王开军主任提醒,虽然碘帕醇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如实告知自己的过敏史和身体状况,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扬州市宝应县中医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CT增强扫描时发生碘帕醇过敏反应患者的事件。展现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协作精神和责任感,同时介绍了碘帕醇过敏反应的危害及注意事项,提醒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