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2025 央行首季例会:降准降息待落地,多领域政策微调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2025 年第一季度例会展开,详细介绍了例会在货币政策思路上的调整,包括降准降息表述、政策微调释放的新信号,还阐述了在融资成本、债市汇市稳定以及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等方面的政策动态及市场预期。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2025 年第一季度(总第 108 次)例会顺利召开。在探讨下阶段货币政策思路时,会议明确提出,将依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及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降准降息操作。其实,“择机降准降息”这一表述,市场对此并不感到陌生。因为央行在 2024 年第四季度例会、2025 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等多个公开场合都曾反复提及。不过,具体的降准降息落地时间,目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与 2024 年第四季度例会内容相比,2025 年第一季度例会在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方面进行了一些细微调整,同时也释放出了新的信号。具体表现如下:其一,将“加强利率政策执行”调整为“加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这意味着对利率政策的落实和监管更加严格;其二,把“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改为“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目标更加明确和广泛;其三,在提及“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时,新增了“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的表述,体现了对债市运行的宏观把控;其四,在汇率相关表述中,删除了“坚决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的内容。

2025 年第一季度例会内容还有一个显著变化,那就是明确要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并且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这些举措的重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以及稳定外贸。另外,在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时,一季度例会提到海外主要经济体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有所上升。而在国内方面,强调要保持物价“处于合理水平”,而非 2024 年第四季度例会所说的“总体稳定”。

综合来看,上述这些变化在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货币政策表述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两会期间的发言中都能找到依据。当被问及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何考虑时,潘功胜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了 2025 年经济工作的预期目标、宏观政策以及重点工作任务。人民银行将会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之间的关系。

融资成本要降、债市汇市也要稳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潘功胜再次强调,会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降准降息。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 6.6%,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同样也有下调的可能。

同时,央行会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以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关于政策传导方面,潘功胜明确表示,要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持续强化利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容易削减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行为要加强规范。有权威人士指出,这实际上有助于拓宽利率政策空间。

在债券市场方面,潘功胜在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也进行了阐述。截至 2024 年末,债券违约率约为 0.25%,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市场运行总体较为平稳。同时,针对前期长期限国债收益率短期内快速下行的问题,人民银行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及时向市场参与机构提示风险,强化监管协同,有效弱化和阻断了风险的累积。

在汇率方面,潘功胜强调,央行的政策和立场是一贯的,将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同时,会强化预期引导,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他还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外汇市场更具韧性,市场参与主体更加成熟,汇率避险工具的使用也更加广泛,因此有经验、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跌破 7.3 关口,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 7.35 关口。当时,央行为了稳定汇率采取了“三箭齐发”的措施:一是发行 600 亿元离岸人民币央票,回收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二是暂停国债买入,避免中美利差倒挂进一步扩大;三是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至 1.75,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向市场释放出了强烈的稳汇率决心。

因此,1 月 3 日公布的 2024 年第四季度例会通稿额外强调了“坚决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而 2025 年第一季度例会通稿又删除了相关内容,这或许表明当前人民币汇率贬值风险有所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时间 3 月 20 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维持在 4.25%—4.5%不变,延续暂缓降息进程,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外部压力也随之暂缓。目前,中美利差相较 1 月的高点有所回落,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稳定在 7.2 到 7.3 之间。

重点支持科创、促消费和稳外贸

潘功胜在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他还提到要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进一步扩大再贷款规模,从目前的 5 千亿元扩大到 8 千至 1 万亿元,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降低再贷款利率并扩大再贷款支持范围。

有权威人士近日向记者透露,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这些都是当前市场关注且急需支持的重点领域。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回顾历史,历次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都与金融创新相伴相生,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科技创新具有周期长、资金需求大、不确定性高的特点,近年来在央行的引导下,我国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已经很大,未来仍需继续保持。

从消费方面来看,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思路已经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且更加注重消费。央行积极研究金融支持扩大消费的政策举措,这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也是结构转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不过,促进消费还需要财政政策、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共同发力。

从外贸方面来看,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突发性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全球化进程遭遇阻碍,贸易摩擦升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断调整,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上升,因此稳定外贸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除了新创设工具之外,市场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降息也充满期待。目前以再贷款为主导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规模在 7 万亿元左右,再贷款利率为 1.75%。有市场人士预计,未来为了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效果,降低银行体系负债成本,其利率具有较大的调节空间,预估下一阶段调降幅度在 25bp 左右。

本文围绕央行 2025 年第一季度例会,详细阐述了货币政策在降准降息、政策微调、市场稳定以及重点领域支持等方面的内容。例会释放的新信号显示央行会根据经济形势灵活调整货币政策,在降低融资成本、稳定债市汇市的同时,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以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未来,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和效果值得持续关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2025 央行首季例会:降准降息待落地,多领域政策微调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