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丁老师和小小丁”的科学实验室,开启科学教育新篇!

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丁老师的科学实验室”开设一年来的成果,包括完成多个科学实验、培育出“小小丁”,还介绍了实验模式的转变、升级理念以及相关人士的看法。

回溯到一年之前,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做出了一个极富创意的举动。在午间时光,学校开设了“丁老师的科学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由年轻且充满活力的科学教师丁冯诚负责带领,他引领着一群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学生们,开启了一段奇妙的科学实验之旅。

时光悄然流逝,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在这一年里,“丁老师的科学实验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验室里完成了119个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科学实验。这些实验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科学领域,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培育出了一批对科学满怀热情的“小小丁”。这些“小小丁”们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实验的观察者,他们勇敢地走上讲台,主动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模仿着丁老师的样子,自信满满地带领同伴们一起进行科学实验,俨然一副小科学家的模样。

在过去的一年里,这样充满趣味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实验场景,在蓬莱路二小经常上演。起初,实验室的实验选择可能较为随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们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调整。如今,实验内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拓展延伸的。这使得实验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

不仅如此,实验的过程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初,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传统模式,学生们更多地是被动接受知识。而现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能够自主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相关的情境中。这种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科学教育的道路上,人们不禁会思考:给科学教育做加法,只能依靠老师们的努力吗?有没有可能引导更多的孩子走上讲台,成为科学教育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呢?蓬莱路二小的校长余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此次学校对科学实验室进行升级,将原本丁老师一个人的科学实验室,转变为“丁老师和小小丁的科学实验室”。这样的升级不仅能够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希望借此激发更多孩子主动探究实践的热情,从而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也十分关注科学教育。他每天都会在自己的视频号上发布科学小实验,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当他看到蓬莱路二小实验桌前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时,感触颇深。他表示:“做题目会有对错之分,但做实验不会。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如果实验没有成功,这并不意味着失败,反而说明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有时候,越‘错’越耐人寻味。他鼓励孩子们每天坚持做一个科学小实验,因为这样就能发现一个科学小奥秘。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很多也都是从小实验做起的。”

本文介绍了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丁老师的科学实验室”开设一年来在实验成果、学生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阐述了实验模式的发展变化以及实验室升级的理念,还借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的话强调了科学实验的意义,凸显了该校科学教育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提升科学素养上的积极作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丁老师和小小丁”的科学实验室,开启科学教育新篇!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