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微盟集团2024年的发展状况,详细介绍了其人员优化、财务数据、业务调整等情况,还提及公司创始人及核心股东腾讯的减持行为,以及被投公司遭央视315曝光事件,并给出了当前公司的股价和市值信息。
在2024年,微盟集团开启了大规模的人员优化进程。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微盟集团的员工总数定格在3563人,与2023年的4584人相比,大幅减少了1021人。这一人员结构的调整,或许是微盟集团为适应市场变化、优化业务布局所做出的重要举措。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微盟集团的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7.79亿元,这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
微盟年营收13亿:同比降40%
微盟集团表示,在2024年,公司高度重视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积极抓住微信小店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不断对业务结构进行优化,努力提升经营效率,致力于持续改善财务基本面。然而,从最终的营收数据来看,结果并不理想。
2024年,微盟集团的营收为13.39亿,较上年同期减少了39.9%。深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其一,微盟集团与广告平台达成了对2023年广告服务所获得返点的一次性价格折让,约为1.29亿元。并且,受广告平台返点政策的影响,微盟集团从广告平台获得的返点率降低,而该年度又未能完全将这一成本转嫁至下游广告主,这部分影响约为1.7亿。综合起来,全年总收入受到了约2.99亿元的影响。若还原这些影响,整体收入约为16.38亿元,但同比仍降低了22.0%。
其二,微盟集团坚持降本增效和聚焦主业的发展战略,主动对非核心业务和低质量业务进行了缩减。一方面,出售了智慧餐饮业务,并主动减少了在小微商户方面的投入,这使得收入同比减少约3亿元;另一方面,减少低利润的TSO服务和金融等非主业收入,导致收入同比减少约1.59亿元。两者合计,收入减少约4.6亿元。
在订阅解决方案方面,微盟集团于去年5月剥离了智慧餐饮业务,该业务的收入不再并入统计。同时,微盟集团降低了微商城业务和其他小微业务的投入,减少了直销城市,降低了低利润客户群体的比例。此外,过往年度递延收入的减少,也给2024年的收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商家解决方案方面,微盟集团减少了低利润的TSO服务和金融等业务,更加聚焦于服务广告主的投放业务。然而,政策调整导致微盟集团从广告平台获得的返点比例有所降低,这对收入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2024年,微盟集团的毛利为5.96亿,同比下降了59.8%,毛利率也从66.6%大幅下跌至44.5%。
商家解决方案收入4.21亿 同比降52%
微盟集团的收入主要由订阅解决方案和商家解决方案两部分构成。
报告期内,微盟集团的订阅解决方案收入约为9.1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49亿元下降了31.9%。付费商户数为62,924名,同比下降34.7%。不过,每用户平均收入为14,598元,上升了4.2%。
报告期内,微盟集团的商家解决方案收入为4.2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78亿元下降了52%。微盟集团与广告平台达成的对2023年广告服务所获得返点的一次性价格折让合计约为1.29亿元,若还原该一次性价格折让,经调整收入约为5.50亿元;毛利约为2.66亿元,经调整毛利约为3.95亿元,毛利率经调整后从63.1%增加至71.8%。
2024年全年,微盟集团的经营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由去年同期的流出约5.96亿元改善至流出约3.32亿元,且已连续三年大幅收窄。这主要得益于商家解决方案现金流的优化以及订阅解决方案亏损的收窄。
接连遭公司创始人及核心股东腾讯减持
2024年12月,微盟创始人、CEO孙涛勇及高管方桐舒等人控制的实体进行了多次减持操作。2024年12月20日,减持6340万股,减持均价2.3342港元,套现1.5亿港元;2024年12月23日,减持3219万股,减持均价2.6423港元,套现8506万港元;2024年12月27日,减持2800万股,减持均价为3.0863港元,套现8642万港元。
孙涛勇、方桐舒等人在2024年12月底累计套现3.21亿港元(约3.02亿元)。此次减持后,他们承诺12个月内不再进行减持。
进入2025年,腾讯也对微盟进行了减持。2025年1月3日,腾讯减持微盟6210万股,套现2.17亿港元;2025年1月6日,腾讯继续减持微盟1.22亿股,套现4.15亿港元。减持前,腾讯持股6.55%,减持后,持股降至2.94%。仅仅几天时间,腾讯对微盟的持股就下降了5.45个百分点,一共套现6.32亿港元(约5.97亿元)。
对于腾讯的减持,微盟表示,公司和腾讯将继续保持互惠共赢的商业合作关系。公司将继续作为微信小店、小程序和腾讯广告的服务商,为商家在腾讯生态内提供高质量的SaaS产品和精准营销服务,促进商家业务增长。
被投公司遭央视315曝光
腾讯减持没多久,微盟集团投资的公司就遭遇了央视315曝光事件。
据央视315披露,外呼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帮助商家向手机用户拨打营销电话,也就是市场上俗称的“电销”。这些外呼公司打着“高效触达用户”“精准拓客”等旗号招揽生意,甚至宣称可以通过AI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然而,无论是外呼智能机器人还是真实的电话营销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类不经消费者同意拨打的营销电话都属于违法行为。
在通过智能机器人进行海量外呼的过程中,这些外呼公司自然会遇到消费者的投诉,但却能够逃避封号和处罚。在央视“3·15”晚会曝光的视频中,一名上海销氪的业务经理称:“如果客户一直往下去投诉,比如投诉到12315或者投诉到电信部(工信部),大概率其实也是没下文的。”
上海销氪正是微盟集团投资的公司。上海销氪被“点名”后,微盟集团迅速做出反应,称已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调查组,紧急联系销氪业务负责人与代理商,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公司正全力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后续将及时向公众通报整改进展。
截至今日收盘,微盟集团股价为2.3港元,市值为83.17亿港元。
本文全面呈现了微盟集团2024年的发展困境,包括人员优化、营收下滑、毛利降低等财务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公司创始人及核心股东腾讯的减持行为,以及被投公司遭央视315曝光事件。这些情况反映出微盟集团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挑战,未来需要在业务调整、合规经营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改善经营状况,提升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