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女儿陷入“开盒”与被“开盒”质疑事件展开,阐述了“开盒”这种网络暴力现象的危害、治理措施以及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强调了各方合力治理网络暴力、共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性。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则因追星引发争吵的消息,百度副总裁谢广军的女儿被卷入了“开盒”与被“开盒”的质疑旋涡之中。
3月17日,谢广军在微信朋友圈表达了深深的愧疚之情。他提到,“我13岁的女儿在网络上与人发生争执,情绪失控之下,将海外社群网站上他人的隐私信息发布在自己的账号里。随后,她自己的个人信息也遭到曝光,导致大量负面言论在网络上扩散。”同时,他向所有受到影响的朋友郑重地道歉。
近年来,在年轻人活跃的网络圈子里,“一言不合就开盒”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常见,而且其中有不少未成年人也参与其中。所谓“开盒”,指的是通过非法手段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挖掘,收集他人的个人隐私信息,然后在网络上公开这些信息,引导其他网民对被“开盒”者进行口诛笔伐,使其陷入“社死”的境地。
“开盒”本质上就是一种网络暴力行为。它不仅严重侵犯了个人的隐私,还对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了破坏,让网络空间变得乌烟瘴气。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一言不合就开盒”的网络世界里,人们可能在家中好好待着,就无缘无故地遭遇网络暴力和骚扰,而且“开盒”者自己也有可能被反“开盒”,这种网络戾气让每个人都感到惶恐不安。
“人肉开盒”行为从线上的口诛笔伐延伸到线下的威胁骚扰,它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伤害,同时也对网络生态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加强对“人肉开盒”行为的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要治理“人肉开盒”,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既要依靠技术手段,也要借助法治的力量。一方面,要从源头上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在如今这个人人都身处网络世界的时代,个人信息绝对不能“裸奔”。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问题的治理力度,斩断个人信息贩卖的黑灰产业链。
另一方面,“人肉开盒”行为治理难度较大的一个原因是,“开盒”者常常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在网络中“隐身”。所以,有必要提高技术手段,对“开盒”者进行追踪和识别,不能让他们逍遥法外。此外,互联网平台也需要更新技术手段,加强内容审核以及对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一旦发现有涉及个人隐私信息传播的现象,要及时介入并清理违规内容,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从技术层面,我们能够阻断“开盒”的源头并找到相关责任人,但如何对“开盒”行为进行治理和严惩,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很多“开盒”者以为躲在键盘后面就可以为所欲为,逃脱法律的制裁,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如果犯错成本太低,“开盒”者必然会更加肆无忌惮。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人肉开盒”也不是简单的网络骂战,它已经涉嫌违反多项法律法规,必须要从严处置,尤其是那些组织者和“屡犯”者。只有这样,才能对那些躲在键盘背后蠢蠢欲动的人起到警告作用。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将反网暴升级到立法层面,制定统一的反网络暴力法。如果能够实现专项立法,将有助于构建反网络暴力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消除治理盲区,遏制网络暴力乱象,让文明上网、安全上网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人肉开盒”行为在年轻人聚集的圈子里较为常见,其中不乏未成年人参与。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法治意识淡薄,很容易被利用和误导,从而成为“开盒”者。因此,家庭和学校需要做好相应的普法教育工作,避免未成年人陷入网络暴力的泥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反对网络暴力,加强网络治理,既需要各方形成合力,也需要长期坚持。而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每一位网民都不能置身事外。我们应该尊重网络空间自由表达的权利,自觉抵制“开盒”行为,远离“开盒”,并积极参与网络共治,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这是每一位网民应尽的责任。
本文通过百度副总裁女儿涉“开盒”事件引出“人肉开盒”这一网络暴力现象,阐述了其危害,提出治理需技术与法治并行,还强调了专项立法、对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各方合力、网民尽责,共同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