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世界睡眠日展开,邀请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胡夏生进行科普解答,详细介绍了失眠的判断、熬夜后补觉的可行性、智能手环上快速动眼睡眠的含义以及失眠患者服药的注意事项等睡眠相关知识。
世界睡眠日
——SLEEP HEALTH——
在人生的漫长旅程中,我们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光是在睡眠中悄然度过的。良好的睡眠质量,就如同给身体和大脑进行深度充电,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情绪稳定以及认知功能的正常运转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下无论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还是沉稳成熟的中年人,亦或是安享晚年的老年人,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睡眠困境,像失眠、多梦、早醒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今天(3月21日),正值世界睡眠日,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胡夏生,为大家进行专业的科普解答,帮助大家一起拥抱优质睡眠。
1. 失眠=睡不着?如何判断是偶尔没睡好还是失眠障碍?
以下视频来源于京华卫生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失眠就等同于睡不着觉,但事实并非如此。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睡眠环境突然改变、倒时差或者临时有紧急事情需要处理,从而导致难以入睡。但这些偶尔几次睡不着的情况,并不能直接判定为失眠,属于正常现象,大家不用过于焦虑,也不必急于考虑吃药或者去医院就诊。
然而,如果入睡困难、睡眠过程中频繁醒来、过早醒来以及睡醒后精神状态依旧不佳等情况持续了一个月以上,而且自己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法调整,已经严重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时,这时候就需要去专门的睡眠门诊就诊了。
有些容易失眠的人,会在睡不着的时候选择刷手机、看视频来放松自己,期望以此达到入睡的目的。但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如果浏览到一些容易让人兴奋的内容,大脑就会产生兴奋性物质,这反而会进一步增加入睡的难度,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
总的来说,床的主要功能是睡觉,我们应该尽量不要在床上进行睡眠之外的其他任何事情,尤其是那些特别耗费大脑精力的事情,比如工作、玩游戏等。
2. 熬夜后补觉可行吗?
以下视频来源于京华卫生
先给出答案:熬夜后补觉并不能代替正常的自然睡眠,所以大家能不熬夜就尽量不要熬夜。
很多人熬夜后选择补觉,其实大多是给自己找个心理安慰。睡眠与觉醒是一个精准的生物钟,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而熬夜会打破这个已经形成的生物钟,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再调整回来。所以,哪怕是在节假日,我们也应该养成定点睡觉、定点起床的良好习惯。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比较健康的睡眠时间是每晚6至8小时,但具体的睡眠时长会因人而异。其实,真正判断是否拥有良好睡眠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第二天睡醒后的感受。如果第二天起床后,感觉精力充沛,而且白天也没有困倦的感觉,那就说明睡眠质量是良好的。
3. 智能手环上的快速动眼睡眠是什么意思?
以下视频来源于京华卫生
人们正常的睡眠结构周期主要分为两个时相: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这两个周期会交替出现,交替一次就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每夜通常会有4 – 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大概在90 – 110分钟。
快速眼动睡眠期可是睡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就像一个信息加工站,可以将我们白天获得的各类信息进行加工和储存。而非快速眼动期又具体分为四期,其中一二期为浅睡眠期,三四期为深睡眠期。
一般来说,深度睡眠大概占整夜睡眠比例的10% – 20%,在这一时期,身体主要进行合成代谢和修复人体精力,就像给身体进行一次全面的保养。
所以,只有保证健康充足的睡眠,我们才能在第二天精力充沛。否则,不仅会影响记忆力以及学习和工作效率,还可能会导致体重下降、身材消瘦等问题。
4. 失眠患者服用药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以下视频来源于京华卫生
给失眠患者使用镇静助眠药物时,一定要根据病人失眠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如果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入睡困难,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快速入睡,医生通常会选择一些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安眠药物,帮助患者尽快进入睡眠状态。
如果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睡眠破碎、醒得早,那么医生则会选择一些中长效的药物,用来维持患者长时间的睡眠。
很多患者在服用安眠药物时,都会担心产生依赖性或成瘾。针对这个问题,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失眠情况和对睡眠的需要,建议短程、间断地服用药物。间断用药就是隔三岔五服用,短程用药则是服用三至四周后暂停,之后再根据诊疗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继续用药。这样做既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又可以尽量规避安眠药物所引发的依赖性和耐药性。
本文围绕世界睡眠日,邀请专家科普了睡眠相关知识,包括失眠的判断、熬夜后补觉的不可行性、睡眠周期的构成以及失眠患者服药的注意事项等,旨在提高人们对睡眠健康的重视,帮助大家更好地改善睡眠质量,拥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