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即将进行的第三次出舱活动展开,详细介绍了保障航天员出舱安全和完成任务所需的重要装备,包括舱外航天服和空间站机械臂。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最新消息,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即将在近日挑选合适的时机,开展第三次出舱活动。出舱活动向来复杂且充满风险,那么身处浩瀚太空的航天员,究竟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的呢?他们在出舱过程中又会用到哪些至关重要的设备呢?
确保航天员的安全,是出舱活动的重中之重。为此,科研人员为航天员精心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装备,其中,舱外航天服堪称是最为关键的装备之一。舱外航天服可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一件普通的衣服,它实际上是一个功能完备的小型载人航天器。除了具备舱内航天服的所有功能外,它还新增了防辐射、隔热、防微陨石、防紫外线等强大功能。同时,它还能为航天员提供可靠的工效保障以及遥测通信保障,就像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铠甲”。
为了让航天员在太空中能有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航天服内还特别增加了液冷系统。这个系统就像是一个智能的空调,能够精准地保持人体的热平衡。此外,航天服还配有背包式生命保障系统。这些先进的功能共同构成了一个适合航天员生活的人体小气候,能够为航天员出舱活动提供适当的大气压力、足够的氧气以及适宜的温湿度,全方位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需求。
国际宇航联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主席杨宇光介绍说:“出舱航天服的构造比舱内航天服要复杂得多,它的组成层数明显更多。它不仅要保证内外的压差,让航天员能在有一定压力的环境下正常生活和生存,还配备了非常有效的温度控制系统。”
目前,我国航天员使用的是第二代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这套航天服总重量约130公斤,造价约3000万元人民币,可谓是“身价不菲”。考虑到航天员出舱时间较长,体力消耗极大,舱外航天服还具备补给功能。
杨宇光进一步解释道:“我们航天员头盔的一侧会有饮水管,当航天员感到口渴时,就可以随时喝上一口水。而头盔的另一侧则配置有类似能量棒的食物,这些食物会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进行配置,一般以高热量、高能量的食物为主,目的是为航天员补充体力。”
机械臂: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的绝佳帮手
在以往的出舱活动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航天员坐在机械臂上,在空间站周围自如地移动。这个机械臂就是辅助航天员完成出舱任务的绝佳帮手。
中国空间站机械臂虽然自身重量约0.74吨,但它的负重能力却高达25吨。有了这样强大的力量,它可以轻而易举地托起航天员,帮助他们开展舱外活动、完成空间站维护以及空间站有效载荷运输等重要任务。
杨宇光指出:“机械臂在出舱活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论是目前空间站10米长的大臂,还是5米长的小臂,亦或是它们连接起来的组合臂,都能辅助航天员快速地从一个地点移动到距离很远的另一个地点。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航天员还可以携带一些比较重、难以随身搬动的设备,以便在舱外进行处置和安装,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节约了航天员的体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空间站机械臂不仅力量大,而且还十分灵活。它和人的手臂一样,拥有7个自由度,其肩部、肘部和腕部采用“3 1 3”的关节设计,使用起来就像人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本文围绕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即将进行的第三次出舱活动,详细介绍了保障航天员安全和完成任务的关键装备——舱外航天服和空间站机械臂。舱外航天服功能强大且具备补给功能,为航天员在太空提供生存保障;空间站机械臂力量大、灵活度高,能辅助航天员高效完成出舱任务,彰显了我国航天科技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