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山西晋城高平市接诉即办工作,详细介绍了该市在推进接诉即办过程中的具体举措,包括打通多类群众诉求渠道、建立多层级解决机制以及为基层减负增效等方面,展现了高平市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解决群众诉求上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
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解决群众诉求的道路上,山西晋城高平市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接诉即办工作。该市以健全以市民服务热线为主的接诉渠道为切入点,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各类诉求,还切实减轻了基层干部的负担。
打通多类群众诉求渠道
不久前,一张来自市民通过当地政府服务号发来的照片,引发了一系列快速反应。照片中,高平市人民医院旁过街天桥上的遮挡玻璃布满裂缝,而天桥下方就是车水马龙的马路。高平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主任常俪珉注意到这一情况后,指挥中心迅速行动,当即派单到住建局。仅仅几个小时,天桥就更换上了新的钢化玻璃。常俪珉表示:“这件事的处理,充分体现了接诉即办的成效。”
此前,群众诉求反映存在诸多问题,如渠道不集中、派单不精准、调度不权威、办理不高效等。高平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王霞介绍,如今,高平接诉即办受理系统已实现全年对群众诉求的全渠道响应。2023年,高平市大力推进接诉即办改革工作,打通了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市民热线、街乡吹哨、政务平台等10类诉求渠道,并建设了市、乡、村三级接诉即办平台,对群众反映事项进行综合调度。王霞说:“我们在市委社会工作部下设置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推进接诉即办,实现一个中心整合数字资源、一个中心处置群众诉求、一个中心综合指挥调度。”
建立多层级解决机制
一个科级的指挥中心,要有效调度全市的相关资源,并非易事。在兰苑花园小区与锦盛苑小区之间,有一条公共道路状况不佳,一半路面硬化,另一半却是土路且裂痕遍布,晴天尘土飞扬,雨后坑洼泥泞,给居民带来极大不便。社区工作人员虽多次听到居民抱怨,但因经费有限,一直无法解决。后来,有群众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将问题反映到接诉即办平台。经过三级会商,这条道路的问题由民生专项经费兜底解决,很快,一条宽阔平坦的硬化道路呈现在居民面前。
那么,什么是三级会商呢?常俪珉介绍,对于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诉求,由市委社会工作部进行会商处理;对于权责不清、街乡吹哨不灵的事项,由分管负责人进行二级会商;久拖不决的疑难问题,则进入一级会商,提交到市委常委会或政府常务会进行会商。此外,高平市在组织、经费、考核等方面做好保障。每年设置专用的“一诉一议”市级经费5000万元,接诉即办经费200万元、街道专项经费10万元,用于民生实事兜底;还将接诉即办事项列入各单位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一系列配套保障制度确保问题解决落到实处。
不断为基层减负增效
在南城街街道龙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社区食堂热闹非凡,二楼的棋牌室内几位老人正愉快聊天。社区党委书记田慧介绍,这个场地原本是党群服务中心的办公场所。今年,社区缩减了2/3的办公面积,打造出一个高标准养老服务中心。这一转变源于社区干部在走访中发现,社区老人呈现出高龄、失能、独居态势,仅靠社区力量无法全方位满足老人养老需求。社区将群众的相关建议上报给二级指挥平台,街道办事处协调了民政部门。一个月后,有关部门带着政策和上级补助来到社区。如今,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能集中解决老人日常生活难题,还辐射到周围5个社区的1500多名老人。
接诉即办机制不仅为群众办了实事,还为基层干部减轻了负担。南城街街道党工委书记郜剑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市民热线的诉求,无论基层有没有权限,平台都会逐层转交下来。像马路上的护栏坏了、交通信号灯不亮了、水暖气供不上了等看似小事,街道却无权管理,协调有关部门时,也不确定能否有效推动、及时解决。”接诉即办改革以来,高平实现精准落实责任,为基层减负增效。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大量的群众诉求,平台可以直接分流给有关职能部门,按照流程和相关制度解决。高平市委书记原健表示:“由一个部门管派单,减少了基层对接部门多、跑腿多等问题。同时,实现了诉求数据整合,减少了重复办理等问题,提高了诉求办理效能,实现诉求多部门协同解决。”
山西晋城高平市通过深入推进接诉即办工作,打通多类群众诉求渠道、建立多层级解决机制,不仅高效解决了群众的各类诉求,还为基层干部减轻了负担,实现了精准落实责任、减负增效的目标,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