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永辉超市的经营动态展开,主要讲述了永辉超市计划于2025年4月18日关闭黑龙江和吉林的12家门店,阐述了关店原因、门店转让情况,还提及辽宁区域门店调改成果及未来规划,同时回顾了永辉超市上市后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的业绩亏损状况。
2025年3月20日
本文字数约2393,阅读时长大概需要4分钟。
导读:永辉超市拟定于2025年4月18日关闭其位于黑龙江和吉林的12家门店。这一举措引发了业内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广泛关注。
永辉超市(股票代码:601933.SH)日前正式对外宣布,从资源整合以及能力聚焦的角度出发,经过全面且深入的综合评估,决定让东北大区黑龙江、吉林的12家门店于2025年4月18日停止营业。
对于关店的原因,永辉超市方面坦诚地表示,以往企业在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尚未成熟完善。这就导致了在实际运营中,无法为消费者提供真正优质、令人满意的商品,也未能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卖场环境,在服务方面也难以让顾客感到满意。同时,对于企业内部员工而言,也没有能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福利待遇。
那么,停业之后这些门店的去向如何呢?永辉超市称,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此次业务调整给顾客、门店员工以及合作方带来的影响,经过谨慎细致的评估,已与沈阳诚优商贸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名称为“比优特”)达成了门店转让协议。
据公开资料显示,比优特商业集团早在1996年就已起步,发展至今成绩斐然,在2023年中国超市百强排名中位居第27位。截至2024年10月,该集团已经在东北地区开设了超过80家“比优特超市”,具有较强的区域影响力和运营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永辉超市透露,截至目前,辽宁区域已经顺利完成了沈阳沈北吾悦广场店的胖东来模式自主调改。11月22日该店调改后开业,仅仅3天的时间客流量就超过了15万人次,日均客流与之前相比增长了近4倍,业绩更是同比增长了近6倍,并且连续3个月都实现了盈利。接下来,永辉超市将针对辽宁沈阳区域的所有门店,在综合评估之后陆续启动门店调改工作。此次调改将聚焦于商品结构、卖场环境、服务质量以及员工关怀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变革与优化。
回顾永辉超市的发展历程,自2010年上市之后,便开启了全国化的扩张之路。通过推行合伙人制度,有效地激活了门店的运营活力,到2017年门店数量成功突破500家,并且生鲜商品在销售占比中持续保持在40%以上。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运营成本的不断攀升等因素的影响,永辉超市在近几年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根据永辉超市发布的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亏损14亿元。从财报数据来看,2021年净利润亏损39.44亿、2022年净利润亏损27.63亿、2023年净利润亏损13.29亿,若按照2024年预亏14亿来计算,永辉超市已经连续4年亏损,累计亏损金额大约达到100亿元。
面对如此严峻的业绩形势,永辉超市表示,公司在2025年将继续推进门店调改以及配套的战略转型工作,同时还会关闭一些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尾部门店。截至2025年2月21日,永辉超市的门店数量为776家,相较于2023年末的1000家,已经缩减了200多家。此前,名创优品入股永辉超市。日前,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透露,针对永辉超市的调整方案,计划在2025年关闭250 – 350家尾部门店。
本文详细介绍了永辉超市计划关闭东北12家门店的情况,包括关店原因、门店转让去向,同时阐述了辽宁区域门店调改成果和未来规划。回顾其发展历程,指出永辉超市在经历全国扩张后因市场竞争和成本问题业绩承压,连续四年亏损。2025年永辉超市将持续推进门店调改和战略转型,关闭部分亏损门店。其未来能否通过一系列调整改善业绩,仍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