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展开,介绍了到2030年在食物供给、消费以及营养素摄入等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近日,从农业农村部官网传来一则重要消息。在3月17日这一天,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三个重要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正式对外公布。这份纲要的出台,无疑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的食物与营养发展指明了方向。
纲要中明确提出,当时间来到2030年,我国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将会变得更加完善。在这个体系下,食物的优质化、特色化以及品牌化水平会持续不断地提升。与此同时,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也将发生显著的转变,朝着营养健康型的方向发展。届时,人们的食物与营养摄入会更加均衡合理,整体的营养健康状况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在食物消费这一关键领域,纲要给出了具体的量化目标。富含优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各类食物人均年消费量将会稳步提升。其中,豆类人均年消费量要达到14公斤以上,肉类要达到69公斤以上,蛋类要达到23公斤以上,奶类要达到47公斤以上,水产品要达到29公斤以上,蔬菜要达到270公斤以上,水果要达到130公斤以上。这些数据的设定,旨在引导人们合理调整食物消费结构,保障身体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求。
而在食物与营养素摄入方面,纲要也提出了科学的倡导。建议人均每日能量摄入量保持在男性2150千卡、女性1700千卡左右,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日常活动。同时,每日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并且人均每日优质蛋白质摄入量要占总摄入量的50%以上,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优质营养。此外,人均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应增加到25 – 30克,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食用油摄入量要减少到25 – 30克,以降低脂肪摄入;食盐和添加糖的摄入量分别不超过5克和25克,预防因过量摄入而引发的健康问题。
本文介绍了三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明确到2030年我国在食物供给、消费结构和营养素摄入等方面的目标,旨在推动食物与营养发展,提升国民营养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