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美国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关于美国中央情报局在肯尼迪遇刺案文件解密时给以色列“打掩护”的帖文展开,介绍了文件隐去内容情况、肯尼迪遇刺案的基本经过以及多年来关于摩萨德是刺杀肯尼迪幕后黑手的相关猜测。
据新华社的最新消息,近期美国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则引人关注的帖文。帖文声称,美国中央情报局在美国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遇刺案文件解密的过程中,存在着为以色列“打掩护”的行为。这一说法迅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特别是关于以色列情报和特勤局(摩萨德)可能是刺杀肯尼迪幕后黑手的猜测再度甚嚣尘上。
隐去的内容真的只有“以色列”吗?
有国外网民在18日发布的帖文中指出:“在肯尼迪遇刺案相关文件里,只要出现‘以色列’的地方,中情局都要求将其隐去。毫不夸张地讲,他们要求隐去的内容似乎就只有‘以色列’。”该帖文还附上了公布的肯尼迪遇刺案相关文件。从文件中可以看到,中情局盖戳同意解密文件,同时还有手写的“除了括号内内容”字样,而“以色列”字样都被加了括号。
不过,美国事实核查网站“头条新闻”在19日针对上述帖文发布了核查文章。文章指出,虽然上述帖文中的档案文件是“真实”的,但在肯尼迪遇刺案解密的众多文件中,中情局要求隐去的内容并非只有“以色列”,还包括“奥地利”“法国”等国家名称。
按照中情局网站的说法,该情报机构决定不对公众公开的内容涉及“情报收集的来源与方法”等多个重要方面。
根据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要求,美国国家档案馆在18日公开了最后一批肯尼迪遇刺案相关文件,文件数量超过6万页。然而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大多数所谓的最新解密文件其实“并非新内容”。其中不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的文件其实早已公开,只是当时对个别内容做了技术处理,比如隐去了可能暴露中情局雇员身份和情报来源的信息。
摩萨德“黑手”之说的由来
回溯到1963年11月22日中午,46岁的肯尼迪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埃尔姆大街乘坐敞篷汽车巡游时,不幸遭遇枪击身亡。事发仅仅一个多小时后,24岁的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就被警方抓获。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天后,奥斯瓦尔德在押解途中被当地夜总会老板杰克·鲁比开枪打死。警方称鲁比开枪的动机是对肯尼迪之死过度悲伤。几年后,鲁比因癌症在狱中去世。
自肯尼迪遇刺60多年以来,围绕这起案件的猜测从未停止。其中一种广泛流传的说法是,刺杀行动是由摩萨德所为。一本关于肯尼迪遇刺书籍的作者迈克尔·柯林斯·派珀认为,肯尼迪当时反对以色列拥有核武器,时任以色列总理本 – 古里安因此策划了这起刺杀,摩萨德“直接并深度”地牵涉其中。
关于“摩萨德刺杀肯尼迪”的说法还有很多。例如,有观点认为肯尼迪曾向本 – 古里安施压,要求其说明以色列迪莫纳核反应堆的情况。
以色列在迪莫纳市附近建有希蒙·佩雷斯内盖夫核研究中心。美国媒体先前报道,研究中心内有一座老旧核反应堆,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运转。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以色列拥有核武器。但对于这一说法,以色列向来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本文围绕肯尼迪遇刺案文件解密事件展开,先是介绍了社交媒体上中情局为以色列“打掩护”的说法及相关文件情况,接着说明解密文件隐去内容不止“以色列”,还涉及其他国家。然后回顾了肯尼迪遇刺的经过,最后阐述了多年来流传的摩萨德是刺杀肯尼迪幕后黑手的相关猜测。肯尼迪遇刺案虽已过去多年,但其中的谜团依然引发人们的持续关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