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近期时政要闻,涵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工信部等多部门发布的重要政策方案,涉及提振消费、环保装备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合规管理等领域,同时介绍了天津、云南等地的地方行动以及四川的典型案例,展现了各方面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时政要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愈发关键。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一《方案》犹如一场及时雨,从居民增收减负、扩大高质量供给、优化消费环境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具体且精准的消费提振举措。通过全方位的布局,旨在激活消费市场的活力,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方案》精心谋划了七大行动,每一项行动都紧扣消费市场的关键环节。一是“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将从四个方面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让劳动者能够通过辛勤付出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为居民提供更多的财富增值途径;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保障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从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强化教育支撑、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和保障重点群体基本生活等方面,为居民消费提供坚实的后盾。三是“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通过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发展入境消费和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等措施,鼓励服务消费的发展。四是“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延伸汽车消费链条,提升大宗消费的品质和规模。五是“消费品质提升行动”,强化消费品牌引领,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六是“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从保障休息休假权益、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完善城乡消费设施等方面入手,为消费者打造一个舒适、便捷的消费环境。七是“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有序减少消费限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清理一批制约消费的行为。
为了确保《方案》的各项举措能够落地见效,《方案》还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支持消费的政策体系。加强促消费政策协同联动,让各项政策形成合力;强化投资对消费的支撑作用,为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带动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强化信贷支持,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完善消费配套保障措施,解决消费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工信部等部门:实施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三年提升行动,推动环保装备产业打造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万亿级产业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保装备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意见》的出台,旨在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万亿级产业。
《意见》为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到2027年,先进技术装备市场占有率将显著提升,重点领域技术装备产业链短板基本补齐,长板技术装备将形成国内主导、国外拓展的优势格局。到2030年,环保技术装备产业链短板将实现自主可控,长板技术装备优势进一步扩大,环保装备制造业将从传统的污染治理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意见》从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12项政策措施。其中,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将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开展关键技术“揭榜挂帅”,实施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三年提升行动,深入推进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环保装备设计制造、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将引导环保装备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打造一批行业规范条件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推动龙头企业从提供单一领域环保技术装备,向多领域“产品+服务”供给转变,加强行业规范引导,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
工信部等部门:明确合规管理重点领域,统筹推进中小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合规发展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健康至关重要。3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合规意识加强合规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30年,中小企业的合规发展环境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意见》对中小企业的合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到2030年,中小企业合规服务工作体系基本建立,企业应具备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合规管理意识和能力,依法合规经营水平显著提升,合规将成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见》明确了合规管理的重点领域,包括劳动用工合规、财税合规、产品和服务质量合规、安全生产合规、节能环保合规、知识产权合规、网络和数据安全合规、公司治理合规、国际化经营合规、供应链合规。这些重点领域涵盖了中小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为企业的合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提升合规管理水平,《意见》强调要“加大合规服务供给”。各地将组织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合规风险排查、合规培训、合规诊断、咨询辅导、合规体系建设、维权服务等多层次合规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发放服务券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合规管理服务。
《意见》还鼓励“开展先行先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依法依规在劳动用工、职场环境、知识产权、国际化经营、出口管制等合规风险高发领域探索促进中小企业合规管理的相关创新措施试点。通过先行先试,为中小企业合规管理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模式。
地方行动
天津:打造现代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知识产权保护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的重要保障。近日,天津市知识产权局组织全市17个知识产权保护重点部门联合印发了《天津市打造现代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作举措》(以下简称《举措》)。《举措》从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多个环节入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全链条保护。通过严格保护、协同保护、精准保护、高效保护、智慧保护,为天津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
《举措》为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设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到2027年,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保护能力现代化建设将取得明显进展,政策法规体系更加系统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更加严格,市场主体保护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治理基础不断巩固,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服务保障基础更加坚实,大保护工作格局全面形成。到2035年,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保护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政府履职尽责、执法部门高效监管、司法机关严格司法、市场主体规范管理、社会公众诚信守法的现代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城市。
云南:推动全社会物流成本实质性下降,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4.5%
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的运行效率和企业的竞争力。近日,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云南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云南将实施6个方面20条措施,推动现代物流业系统性提质降本增效,助力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新通道建设。力争到2027年,云南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降至14.5%,综合物流运行效率明显提升。
《方案》从降低流通体系运行成本、全链条综合成本、运输服务隐性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协同组织成本、物流企业要素成本6个方面提出了重点工作。在降低流通体系运行成本方面,将实施畅通物流立体大通道、构建多层级枢纽体系、健全完善集疏运体系3条措施。降低全链条综合成本方面,《方案》提出4条工作措施,包括构建现代供应链体系、健全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发展大宗商品精细物流、提升跨境物流发展水平。降低运输服务隐性成本方面,《方案》提出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提升多式联运水平3条措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案》提出推进铁路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公路货运市场改革、深化物流重点领域改革等措施。降低物流协同组织成本,《方案》提出要推动数智化发展、加快绿色化转型、培育发展枢纽经济。降低物流企业要素成本,《方案》提出要加大投资政策支持、鼓励加大信贷支持、加强仓储用地支持、加强物流人才培养。
典型案例
四川:推动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化,采购需求编制效率提升50%以上
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化是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举措。近日,四川省政府采购中心推出了《省本级政府采购项目通用需求参考模板》。通过12个标准化解决方案,有效破解了供需“错配”问题,将采购需求编制效率提升50%以上,采购需求编制时间压减近半,实现了“填空题”式精准采购。
该模板立足省本级政府采购需求实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照四川省政府采购一体化平台进行编制。主要涵盖货物、服务、工程三大类,细分为办公家具、乘用车、投影仪、台式计算机、物业管理服务、印刷服务、学校修缮等12个具体门类。
在模板制定过程中,通过专题调研、走访数十家采购单位,并邀请有关专家和行业部门充分论证后,收集“问题需求”近百条。旨在重点破解“参数设置不精准”“引用政策法规失效”“执行标准不明确”三大问题。
以“货物类—乘用车”为例,模板列出数十项技术参数规范,从轴距到电动机总功率均有量化指标。新模板中将通用需求进行统一规范,采购人以此作为参考,可优质优价适配采购需求,进一步提升项目采购的质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化还有利于降低廉政风险,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本文聚焦近期多部门及地方的重要政策和行动,涵盖了消费提振、环保装备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合规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物流成本降低以及政府采购标准化等多个领域。这些政策和行动旨在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各部门和地方的积极举措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有望在未来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