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中国新版过境免签政策,介绍了政策实施后外籍旅客入境人数增长的情况,以山东威海、青岛,安徽池州,浙江杭州、嘉兴等地为例,阐述了各地入境游模式的多样化及游客丰富的体验,还说明了各地为承接政策带来的机遇所采取的保障措施。
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中国旅游市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外籍旅客。在上海浦东机场,外国旅客手持精心规划的“中国十日游”行程单,满怀期待地开启在中国的旅程;在杭州,智能机器人用多国语言熟练地引导外国游客通关,展现出科技与旅游的完美融合;而在云南西双版纳,东盟旅游团在傣族竹楼前兴奋地拍照打卡,尽情感受着中国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
这一切热闹景象的背后,离不开过境免签政策带来的便利。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借助这一政策,选择来到中国开启他们的精彩之旅。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自240小时过境免签新政落地三个月以来,全国口岸已迎来880.5万人次外籍旅客,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高达34.9%。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政策调整意义重大。过境免签时间由原来的72小时和144小时延长到了240小时,也就是整整10天时间。而且,政策适用省份扩展到了24个,还允许外籍旅客进行跨省域旅行。外国游客的停留时间从6天延长到10天,活动范围也打破了地域限制,这一变化推动着入境游从“过境游”向“深度游”转变。在这样的转变背后,各地又该如何把握住免签政策带来的“流量”和“机遇”呢?
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随着新版过境免签政策的落地,来威海跟团游和自由行的外国旅客数量显著增长。韩国某旅行社社长黄永哲表示:“我来过很多次威海了,每次带不同的客人到威海观光,每个季节来都给我一种不同的体验,客人也都感受到威海人的亲切。这次针对韩国的免签政策,让我们在规划旅游时免去了申请签证的烦琐环节,也节省了一些费用。”
山东某国际旅行社入境中心部部长李春莲告诉记者,新政策实施后,不仅入境游的人数增加了,游玩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她介绍说:“外国游客来威海,行程规划也是根据他们的喜好来定的。我们推出了高尔夫定制游、学生研学,还有普通的观光团队。比如5月份威海樱桃熟的时候,会让他们来体验樱桃采摘、海洋牧场采摘,冬天就会来体验温泉。”
在山东省青岛市,一家以“啤酒工业旅游”为主题的博物馆里,外国游客的数量明显增加。啤酒博物馆接待经理贺宽说:“我们增设了韩语讲解员和韩语导购员,针对现场员工进行了韩语的培训,对馆内的一些文物以及展示牌,都做了韩语的解释翻译,并请来专业的韩语老师进行语言规范调整。”
从一日游到多日游,从本地游到跨省旅游,从景点游到深入体验,随着过境免签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入境游的模式越来越多样,游客体验也越来越丰富。
在安徽池州,作为安徽省唯一长江游轮停靠点和涉外旅游码头,九华山旅游码头日前迎来了新政策实施后的首个大型境外旅游团。这批来自港澳及欧美地区的游客,通过游轮游深度体验九华山“春山可望”的诗意画卷。
此外,中国“春节档”电影在全球热映,也激发了海外观众来华旅游的热情。不少外籍旅客选择来到中国,看看银幕外真实的拍摄场景,感受中国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来自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的旅客来到浙江省杭州市“打卡”,游览西湖、尝尝东坡肉。浙江省嘉兴市的18个水乡古镇,也成为众多入境游客心目中的网红“打卡地”。近日,来自俄罗斯、越南等国家的外国友人,走进桐乡市濮院时尚古镇,踏青赏花,领略江南水乡风光,感受古镇厚重的历史底蕴。
为了更好“接住”免签政策带来的“流量”和“机遇”,各地有关部门多措并举,通过科技赋能、优化流程、创新举措等,做好相关保障工作,有力激发入境游市场活力。
在北京市,为确保中外旅客出入境安全顺畅、高效便捷,北京边检总站利用自主研发的“航班客流预测”小程序,实时开展口岸流量预测和运行情况监测。在上海市,过境免签新政实施满三个月,上海空港口岸共有近1.2万名外籍旅客享受了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带来的便利。自2月10日实施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云南西双版纳免签政策以来,磨憨边检站共验放东盟十国出入境人员15.6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7%,使西双版纳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下一步,西双版纳州将整合优质酒店资源,推出东盟国家游客住宿预订便捷平台,提供一站式预订服务,简化入住流程,并积极与东盟国家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旅游市场互联互通。
本文围绕中国新版过境免签政策展开,展现了政策实施后外籍旅客入境人数增长、各地入境游模式多样化和游客体验丰富的景象。同时,介绍了各地为把握政策机遇所采取的保障措施,反映出中国入境游市场在免签政策推动下的蓬勃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