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北京燕都酿酒二锅头召回,塑化剂风险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本文聚焦北京燕都酿酒有限公司召回72瓶二锅头产品这一事件,介绍了召回原因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项目异常,还回顾了过往白酒塑化剂超标事件,分析了塑化剂来源及此次事件反映出的问题,并对白酒企业和监管部门提出了相关建议。

最近这段时间,一则消息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北京燕都酿酒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了一则召回通知,宣布将召回旗下72瓶二锅头产品。而召回的缘由,是在产品检测过程中发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项目出现异常情况。

此次涉事的产品是500毫升装、酒精度为42度的北京二锅头酒(清香型白酒),其生产批次为2023 – 08 – 19。这一事件一经曝光,迅速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以及企业质量控制方面的广泛讨论和高度关注。毕竟,白酒是很多人生活中常见的饮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它其实是一种工业塑化剂,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如果人体长期摄入含有这种物质的食品,会带来诸多健康隐患。可能会导致生殖系统受到损伤,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还会使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白酒中DBP超标问题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过往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

在2012年,酒鬼酒被爆出DBP含量超标247%,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白酒行业引起了巨大的震荡。此事件发生后,监管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白酒企业排查工作,以确保白酒市场的质量安全。

到了2017年,紫禁城酒也出现了问题,其DBP检测值达到了1.0mg/kg。针对这一情况,北京市食药监局要求企业实施二级召回,以减少问题产品对消费者的危害。

2020年,柳宗元异蛇鞭酒事件同样引发了社会的关注。该酒的DBP实测值最高达到了2.06mg/kg,生产企业被责令进行整改,并销毁所有问题产品,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此次燕都酿酒的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凸显了白酒生产环节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经过了解得知,塑化剂通常是在生产过程中,从塑料管材、瓶塞等接触材料迁移到白酒中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白酒企业进行工艺升级,替换那些可能会导致塑化剂迁移的材料。

虽然燕都酿酒在发现问题后,主动召回产品的态度值得肯定,但是这一事件的根源还是在于企业生产流程管控不够严格。白酒企业应该以更高的标准来履行自己的主体责任,从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常态化的抽检工作,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避免“事后补救”成为白酒行业的常态。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真正放心地购买和饮用白酒。

本文围绕北京燕都酿酒有限公司召回二锅头产品事件展开,指出召回原因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项目异常。回顾过往白酒塑化剂超标事件,揭示了白酒生产环节潜在风险及塑化剂来源。强调白酒企业应严格管控生产流程、履行主体责任,监管部门需加强抽检与风险预警,保障食品安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北京燕都酿酒二锅头召回,塑化剂风险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