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世界口腔健康日,教你给舌头做“SPA”

本文围绕世界口腔健康日展开,介绍了刷牙的正确方法以及刷舌头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不刷舌头可能带来的危害,还给出了安全有效清洁舌头的具体做法和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3月20日,我们迎来了世界口腔健康日,今年该节日的主题是“口腔健康 身心健康”。这一主题提醒着我们,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

刷牙,看似是每天早晚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实际上其中蕴含着不少学问。就拿刷牙的方法来说,正确的刷牙方式应该是“水平颤动拂刷法”。如果大力横刷,很可能会引起牙龈萎缩、牙面磨损等问题。而且,刷完牙后还需要使用牙线,来清洁那些牙刷难以触及的位置。

然而,很多人可能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部位——舌头。其实,刷牙时刷舌头非常重要,它不仅能让口腔清洁得更加彻底,还对牙齿健康有益。

刷牙不刷舌头 可能是口臭“元凶”

要明白刷牙时刷舌头为何如此重要,我们得先了解一下舌头的构造。

舌头的表面并非完全光滑,上面有许多乳头状突起,主要包括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其中,丝状乳头的数量最多,其浅层细胞会不断角化脱落,这些脱落的细胞与食物残渣、唾液、细菌及代谢产物等混合后,会附着在舌面上,形成我们所说的舌苔。

在正常情况下,舌苔薄而均匀,呈现淡白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淡红舌,薄白苔”,这是口腔和消化系统健康的标志之一。

△正常舌苔(薄白苔)

舌苔就像覆盖在舌面的一层被子,当它较薄时,既能保护舌黏膜,又不会影响舌头的味觉和运动,还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但如果这层“被子”过厚,就会带来诸多危害。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口腔健康。具体表现如下:

1. 引发口臭

多项研究表明,舌苔异常是导致口臭的主要因素之一。过厚的舌苔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滋生环境,细菌会分解舌苔中食物残渣和脱落上皮细胞中的蛋白质,产生挥发性硫化物等异味物质,从而导致口臭。

2. 影响味觉

过厚的舌苔会将感知味觉的舌乳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阻碍了味蕾与食物的接触,降低了对味道的敏感度,进而影响食欲和饮食体验。

3. 增加口腔感染风险

厚重的舌苔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提供了滋生和繁殖的温床,可能引发口腔感染,如口腔溃疡、念珠菌感染等。

4. 影响社交和心理健康

长期存在口臭、味觉减退、消化不良等问题,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影响社交活动,甚至可能导致焦虑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想要安全有效地清洁舌头 应该怎么做?

清洁舌苔时,有一个关键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力度要适中,要温柔地对待自己的舌头。舌苔就如同舌头的“小地毯”,适当清洁可以赶走细菌和残渣,但如果用力过猛,可能会伤到舌头的“原住民”——味蕾和黏膜。

以下是具体的清洁流程:

1. 工具选择

刮舌器或者舌苔刷是更为推荐的工具。专用工具更贴合舌面,清洁效率高,能够刷得干净且不会损伤黏膜,对控制口臭的效果也很好。

△刮舌器

当然,平常也可以用软毛牙刷轻刷,或者使用有舌面清洁纹路设计的牙刷背面轻刷,但这种清洁效果不如刮舌器。

2. 使用方法

时机: 应在刷牙后进行,这样可以避免牙膏残留刺激喉咙。

动作:

(1)伸出舌头,从舌根(靠近喉咙)向舌尖轻轻刮(或刷),注意不要反方向操作!

(2)每次刮除后,要用清水冲洗舌刮器。

(3)重复3 – 5次,确保覆盖舌面两侧和中央。

力度: 以不疼、舌面不发红为准,千万不要刮出“血丝特效”!

频率: 建议每天清洁1次。

3. 注意事项

一是要避免用力过猛,因为用力过猛可能导致舌乳头受损,甚至引起疼痛或出血。二是要注意清洁工具的卫生,舌刮器或牙刷使用后应清洗干净,定期更换,避免细菌滋生。此外,在舌面有伤口或溃疡、舌苔异常干燥或裂纹明显、急性炎症或感染期、舌乳头异常增生(如黑毛舌)等情况下,应避免清洁舌苔。同时,清洁舌苔时要注意观察舌苔的颜色、厚度和质地,如果发现异常(如舌苔过厚、颜色异常),应及时就医。

4. 特殊人群

婴幼儿: 婴幼儿舌苔厚可能是奶垢,由于其舌黏膜娇嫩,用纱布蘸水轻擦即可。

儿童: 儿童需要家长辅助清洁舌苔,应选择儿童专用舌刷,动作要轻柔。

老年人: 老年人唾液分泌少,喜欢进食软食,舌苔厚且干燥,过度清洁容易出血,可改用湿润纱布轻擦。

最后总结一下,舌苔清洁就像“给舌头做SPA”,适度温柔是关键。每天花10秒轻刮舌苔,再搭配健康饮食和规律作息,就能让舌头保持“清爽模式”。

本文围绕世界口腔健康日,强调了刷牙时刷舌头的重要性,阐述了不刷舌头可能引发的口臭、影响味觉、增加感染风险等危害,还详细介绍了安全有效清洁舌头的方法和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提醒人们重视口腔健康,做好舌头清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世界口腔健康日,教你给舌头做“SPA”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