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梦创社区针对辖区企业需求特点,探索成立科创社区,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故事。从帮助企业解决回款难题,到探索服务企业的工作机制,再到设立“园区长”职位,社区在基层治理方面不断探索前行,取得了一定成效。
图为梦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民日报记者 窦瀚洋摄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需要有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攻坚克难的勇气与担当。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针对辖区企业需求多元化、人员类型多样化的显著特点,积极探索成立了实体化运行的科创社区。这个科创社区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成功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务实管用的基层治理新路子。“公司现在遇到了点困难,多个项目尾款收不回来。”在云图数字视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总裁柯良当着来访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梦创社区干部的面,满面愁云。一时间,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凝重。“不知道社区能否帮忙解决?”柯良试探着问道。原来,由于过去经营不规范,云图公司一些项目没能当场签好合同,等到交付尾款时,问题便接踵而至。“现在我们手上有40多个项目存在回款困难,真不知道该咋办。”柯良眉头紧皱,一脸焦虑。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前来走访的梦创社区公共服务站副站长徐加佳也十分着急。“我们尽快想办法。”徐加佳一边安抚柯良,一边认真地在本子上记下企业的诉求。第二天一早,梦创社区公共法律服务驿站律师刘慧天便登门拜访。“如果当时没有签署合同,那就需要特别注意在微信聊天中明确相应条款,例如回款、是否接受退图修改等工作细节。”刘慧天从专业的法律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经过他一番耐心的指导,事情渐渐出现了转机。随后,刘慧天又根据当时留下的一些电子证据,帮助云图公司追回了20多个被拖欠的款项,让企业一步步走出了困局。社区能如此具体而细致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梦创社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社区?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说是社区,但梦创社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它最大的特点是辖区内有园区(厂区)62个,楼宇95幢,进驻企业6000余家,然而户籍人口却为零。“相对于传统社区,我们遇到的企业之间的纠纷较多。”梦创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陈建英说道,“比如这次追回的尾款,每笔数目都不大,但如果企业自己上门追款,一家家跑下来,要回的钱恐怕还不够差旅费呢,打官司的周期又太长。”在这种情况下,社区能否帮上忙,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在梦创社区成立之前,仓前街道也曾面临着诸多难题。如何及时响应企业需求,充分整合资源,为企业提供周到的服务,是街道亟待解决的问题。当时,一些园区基本处于脱管状态,内部楼宇各管各的,企业遇到问题难以协调资源,经常求助无门。“以前,梦创社区辖内不同片区分属不同村社管理,有些还存在管理‘真空地带’。”仓前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谷建城坦言,街道入驻企业有两万多家,而经济发展办公室却只有8个人,实在是深感力不从心。8个人要跑2万家企业,该怎么跑呢?那时,大家都在思考,能否建立起深入各企业的工作机制,协调更多专业人员,让服务延伸至每家企业。在一次街道专题会议上,谷建城和同事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城市在探索把‘社区’概念延展到经济领域,我们能否复制?”“可否创设一种立足企业视角,为园区、企业服务的新机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根据大家的建议,仓前街道随后组织人员到上海、宁波等地的经济社区考察。街道各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不同地区产业布局不同,管理模式又各有千秋,并没有可直接复制的经验。“你看,他们这个社区以商圈为主,而我们以科创企业为主,商圈所需的服务相对简单,但科创企业的需求是复杂的、全生命周期的,咱们只能摸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子了。”谷建城说道。从尝试以楼宇为单位管理企业,到寻找工作机制的突破口,仓前街道开始了积极的探索。由于辖区内无居民,无法进行选举,街道组建了梦创社区党支部和公共服务站两套班子。同时,余杭区将原有社会治理体系的纵向改革和新生力量的横向拓展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街道区位优势,以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等为依托,在以服务企业和员工为主的产业社区,积极探索科创社区模式。在最小单元内倾注优质资源和服务,把原本以服务居民为主的组织形态延伸到经济领域,以精准服务推动经济发展。去年3月,仓前街道设立了余杭区第一个科创型实体社区——梦创社区。“科创社区是以众创空间或创业企业聚集区为核心的创新城市片区,和基层村社属于同一层级。”谷建城介绍,社区的功能旨在为辖区内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当好“超级管家”。问题摆在眼前:如何为62个园区(厂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如何延伸触角?为此,陈建英提出,效仿传统居民社区的楼长制度,设立“园区长”职位。“刚一提出,当场就有人质疑。”陈建英回忆道。有人提出:“设立‘园区长’制,当时杭州都没有先例,这么搞能不能行?”“保障经济发展,就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要根据实际先行先试。‘园区长’制的本质,可以视作在园区招募‘超级志愿者’,帮助我们做好联系对接,协调调动资源,没什么问题。”仓前街道鼓励梦创社区先做起来,以更灵活的体制机制推动社区发展。“我们在各园区挑选积极能干的志愿者,负责园区与社区的日常联络工作,双方实现了互惠共赢。”陈建英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大家对“园区长”制的认可度逐渐提高,配合得也越来越好,“园区长”已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一支中坚力量。如今,走进梦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内“企业的事情找我办”的醒目标语下,4名分管经济发展、综合治理、公共事务和党群建设的专员正认真接听着来自企业的咨询电话,仔细记录下他们的急难愁盼……梦创社区成立后,截至去年底,已累计收集企业需求460余条,解决企业经营、政策、人才等方面的问题320余个。“每天几乎都会面临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还在继续探索、完善中,信心越来越足了。”陈建英说。
本文围绕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梦创社区展开,介绍了其为企业解决回款难题的具体事例,阐述了社区成立前街道面临的企业服务难题,以及探索成立科创社区、设立“园区长”职位等一系列举措。梦创社区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在基层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且仍在持续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