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100幅英烈画像捐赠,跨越时空续写革命精神篇章 清明祭英烈:100幅画像让烈士“归家”,精神永传

于都县在烈士纪念园举行“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暨百位烈士画像捐赠活动,详细介绍了活动背景、过程,以及参与“为英烈画像”活动的相关人员和意义。

在4月2日上午,于都县烈士纪念园里气氛庄严肃穆,一场意义非凡的“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暨百位烈士画像捐赠活动在这里盛大举行。现场,100幅经过精心装裱的烈士画像,犹如100座不朽的丰碑,承载着后人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

只见英姿飒爽的礼兵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将这100幅画像庄重地交到了烈士家属代表手中。画像中的烈士们,目光如炬,仿佛穿透了历史的硝烟,坚定地凝视着未来;神情刚毅,彰显出为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无畏气概。

这100幅画像的送出,宛如100位烈士跨越漫长的时光隧道,终于“归家”。于都籍烈士汤升昌的后代汤万华,双手颤抖地捧起伯伯的画像,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看到这幅画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伯伯参军时那英勇无畏的身影。我们一定要把他这种精神一代一代往下传,让后人永远铭记。”

虽然英烈们早已远去,但他们的家属对他们的思念却从未有过片刻停歇。回溯到2024年9月,于都县有关部门携手感动中国人物孟祥斌烈士的遗孀叶庆华,以及安徽师范大学“红色青春守护人”志愿组织,共同发起了“为英烈画像”活动。

叶庆华本身也是一名烈属。2007年,她的丈夫孟祥斌为了勇救落水儿童,不幸壮烈牺牲。从那以后,叶庆华怀着对丈夫的深情和对其他烈士的敬意,联合众多志愿者,踏上了为全国数百位烈士寻亲、绘制画像的征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承和记录着那些激荡人心的英雄传奇。

此次“为英烈画像”活动,吸引了来自安徽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的69名志愿者踊跃参与。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将历史考证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在创作过程中,他们仔细查阅资料,深入走访烈士亲属,用手中的画笔,一点一点地还原出烈士生前的容貌。这一幅幅画像,让先烈们与家人跨越时空实现了“团圆”。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袁家佳在谈到给烈士画像的过程时说:“给烈士画像,主要依靠烈士亲属的样貌和他人的描述。很多烈士牺牲时非常年轻,和我们年纪差不多大。他们的生命虽然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流传,让我们这些同龄人深受教育。”

本文围绕于都县清明祭英烈活动及“为英烈画像”展开,展现了活动的庄重与意义。通过画像捐赠,让烈士“归家”,也让烈士精神得以传承。志愿者们的参与以及他们的创作过程,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英烈的敬重与缅怀。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活动,更是对革命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100幅英烈画像捐赠,跨越时空续写革命精神篇章 清明祭英烈:100幅画像让烈士“归家”,精神永传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