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了“我们的节日·清明——‘素伞祭英魂、诗韵传薪火’”油纸伞制作体验活动。该活动将非遗技艺与传统节气文化相结合,让居民在制作油纸伞的过程中缅怀英烈,传承文明新风。活动中指导老师介绍油纸伞历史和制作工艺,居民们发挥创意创作伞面,最后集体吟诵经典诗篇。此次活动增强了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推动了移风易俗。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在这充满诗意的清明时节,4月3日,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心策划并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我们的节日·清明——‘素伞祭英魂、诗韵传薪火’”油纸伞制作体验活动。这场活动巧妙地将非遗技艺与传统节气文化融为一体,旨在引导广大居民在充满诗意的手作过程中,深切缅怀英烈,积极传承文明新风。
活动一开始,专业的指导老师就开启了一场关于油纸伞的知识之旅。老师从油纸伞那跨越千年的历史娓娓道来,详细地介绍了油纸伞复杂而精细的制作工艺。选竹,要挑选质地优良、坚韧耐用的竹子;制骨,每一根伞骨都要经过精心打磨和拼接;糊面,需要将纸张平整地贴合在伞骨上;绘画,为油纸伞增添独特的艺术魅力;上油,则是让油纸伞具备防水的功能。这一道道繁复的工序,无一不展现出传统匠人的执着与专注精神。同时,参与者们还了解到,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油纸伞常常被赋予“烟雨江南”“哀思绵长”的美好意象,这与清明时节的氛围和意境相得益彰。
随后,居民们纷纷拿起笔,在洁白的伞面上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有的居民以“清明雨纷纷”这句诗为灵感,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细雨中的垂柳和斜飞的春燕,仿佛将清明时节的烟雨美景呈现在了伞面上;有的居民则题写诗句,像“寒食东风御柳斜”“慎终追远寄哀思”等,把文学的意境巧妙地融入到了每一笔的描绘之中。在活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温馨的一幕:年长者凭借自己丰富的书法经验,耐心地向青年白领传授书法技巧;而青年白领则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为伞面点缀上美丽的花草。就这样,传统技艺在代际之间的互动中,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居民们完成了油纸伞的创作后,大家手持自己精心制作的油纸伞,集体吟诵起了《清明》《寒食野望吟》等经典诗篇。那悠扬的诵读声在活动现场回荡,与伞面上的水墨丹青相互映衬,既表达了大家对先辈们的深深追思之情,也传递出了“文明祭扫、绿色缅怀”的全新风尚。
此次活动以“我们的节日·清明”为重要载体,将节气文化、诗词艺术与手工实践完美融合在一起。它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居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有力地推动了移风易俗的进程,树立起了“绿色清明”的崭新理念。展望未来,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表示,将继续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当代价值,让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同频共振。
本文介绍了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4月3日举办的清明油纸伞制作体验活动。活动结合非遗技艺与节气文化,指导老师讲解油纸伞历史和工艺,居民创作伞面并集体吟诗,增强了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推动了移风易俗,未来中心将继续挖掘传统节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