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央行近两日连续开展的千亿元逆回购操作,详细阐述了其对债市的显著影响,包括债市的表现、资金面情况等,并对债市后续走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近期,央行的大额逆回购操作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北京商报记者在3月19日注意到,近两日央行连续开展了千亿元规模的逆回购操作,累计净投放资金达到了2361亿元,这一举措对债市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
具体来看,3月18日,央行开展了2733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实现净投放1156亿元;紧接着在3月19日,又开展了2959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净投放为1205亿元,并且操作利率均维持在1.5%的水平。
受此影响,债市整体呈现出了回暖的态势。根据Wind数据显示,3月18日,国债期货多数品种出现了小幅收涨的情况。虽然30年期主力合约下跌了0.1%,但10年期主力合约上涨了0.09%,5年期主力合约上涨了0.07%,2年期主力合约上涨了0.06%。
到了3月19日,国债期货小幅高开,30年期主力合约上涨了0.01%,10年期主力合约上涨了0.05%,5年期主力合约上涨了0.09%,2年期主力合约上涨了0.02%。不过,截至全天收盘时,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下跌。其中,30年期主力合约上涨了0.05%,但10年期主力合约下跌了0.07%,5年期主力合约下跌了0.09%,2年期主力合约下跌了0.06%,这也反映出市场情绪对短期品种的担忧依然存在。
在央行连续净投放之后,市场资金面整体表现为流动性有所改善,但资金面的紧张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净投放通常会直接增加短期资金的供给,从而带动短端利率下行。而长端利率的波动相对复杂,不仅仅只受到资金投放的影响,因此波动会更大。对于债市来说,央行净投放为债市注入了流动性,增强了市场信心,由于短端利好更明显,可能推动曲线陡峭化。
从资金面的具体情况来看,当日Shibor短端品种表现分化。其中,隔夜品种下行2.2基点,报1.763%;7天期下行4.7基点,报1.856%;不过14天期上行9.6基点,报2.337%;1个月期上行0.7基点,报1.974%。
3月1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的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呈现下行态势。具体来看,10年期国开债“25国开05”收益率下行2.25基点,报1.9075%;10年期国债“24附息国债11”收益率下行2.25基点,报1.8625%;30年期国债“24特别国债06”收益率下行2.75基点,报2.1050%。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监瞿瑞评价称:“尽管央行连续两日净投放,但受税期、MLF到期以及临近跨季等因素影响,资金面维持紧平衡态势。”不过,此次央行转为净投放,暂时缓解了市场此前对央行持续收紧流动性的担忧,带动短端利率小幅修复,市场多头情绪有所缓和。加之长债收益率已上行至近期高点,具备一定配置价值,配置盘进场加配,带动长债收益率下行,债市整体有所回暖。
明明还补充道:“央行净投放增加了市场整体流动性,部分资金可能会从债市流向股市,利好权益资产表现;同时,短端收益率下行可能引发市场对汇率贬值的预期,尤其是在市场预期经济基本面未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不过,汇率走势还受到国际收支、全球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于债市后续走势,明明指出,尽管央行连续净投放可以缓解资金面紧张局面,但当前银行融出尚未完全修复,流动性仍偏紧,债市后续走势可能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市场对央行后续货币政策的预期会影响债市走势,此外机构行为的边际变化、经济复苏的力度和节奏、国际经济形势、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也会对债市产生影响。债市整体仍处于逆风环境中,长端收益率受预期以及情绪等因素影响还会震荡,但调整的节奏较此前可能会放缓。
瞿瑞则认为,短期内,债市将窄幅震荡,长债收益率将在1.8%—1.9%区间震荡,短端利率有望企稳。当前,税期和跨季的双重需求可能进一步加剧资金压力。鉴于债市已大幅调整,且偏高的资金利率不利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央行持续收紧资金面的必要性有所降低,这可能意味着央行将继续予以对冲,资金面有望保持紧平衡态势,带动短端利率企稳。
在长债方面,当前长端利率已具备配置价值,保险等配置盘逢高入场,对债市有一定支撑,但目前市场情绪仍然偏弱,利率大幅下行仍需等待货币政策、基本面或风险偏好出现明确利好。
此外,瞿瑞还提到,中期而言,随着税期、跨季等短期扰动消退,资金面有望边际缓和,资金价格随之回落,银行负债端压力逐步缓解。同时,基本面企稳回升仍需更多经济数据验证,贸易战形势尚未明朗,货币政策方面降息降准依然在途,债市有望企稳。
本文围绕央行近两日的大额逆回购操作展开,分析了其对债市的影响,包括债市的表现、资金面情况等。尽管央行净投放缓解了部分资金压力,但债市仍面临不确定性,短期内窄幅震荡,中期有望企稳。市场后续走势受多种因素影响,需持续关注央行货币政策、经济数据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