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湖记忆三期项目的情况,包括其地理位置、设计风格、改造内容以及带来的变化等,展现了该项目将上世纪80年代的烟火气与新潮设计相融合,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
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浓厚烟火气,与当下的新潮设计相互碰撞;当尘封的历史记忆,与鲜活的市井生活激情邂逅,一场城市更新的精彩大戏正在南京上演。被列入今年南京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计划的南湖记忆三期,目前已基本完工,即将以全新的姿态闪亮登场。
南湖记忆三期并非孤立存在,它在一期和二期的基础上,向东进一步延伸拓展。项目主要围绕南湖东路、文体路交接处展开,以曾经的南湖一中为核心区域,一路向东延伸至云河北路。其覆盖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原南湖一中、熙乐汇广场、南湖体育场东南角休闲广场、南湖东路26号及27号等多个区域。在规划设计上,该项目巧妙地延续了复古美学风格,同时积极融入创新业态,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文化、艺术、生活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沉浸式街区。
沿着南湖东路一路向东漫步,两个可爱的卡通形象“南南”和“湖湖”会瞬间跃入你的眼帘。它们身穿20世纪80年代小学生的经典校服,脖子上系着鲜艳的红领巾,那熟悉的模样一下子就唤起了许多人珍贵的童年回忆。与这两个卡通形象相呼应的建筑,其外立面整体呈现出清新的墨绿色,搭配上奶白色的“南湖记忆”四个大字,显得格外清新可爱,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岁月。
下面我们来看看更新前后的对比情况。
更新后的南湖记忆三期,完美地延续了一期、二期的怀旧风格。项目通过运用红砖、水泥、“南湖绿”等具有代表性的视觉元素,对街巷界面进行了精心重塑,进一步强化了南湖记忆这一主题。建邺城建集团负责人介绍说:“此次更新共涉及20多家商业及店铺的门头改造,在延续80年代摩登怀旧风潮的基础上,还融入了更多新元素、新体验,让整个街区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老校舍成功变身“光阴里”,成为了人们探寻时代记忆的好去处。南湖记忆三期侧重于风貌提升与片区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基于原南湖一中校区逐步释放其潜力,整合周边主要节点,精心打造了一个集文旅、非遗体验、生活服务于一体的老城生活中心。
在南湖东路与文体路的交叉口,曾经的南湖一中已彻底“改头换面”。红砖与复古绿外墙相互搭配,再加上花格窗的点缀,显得美观而质朴,散发着浓浓的复古风情。经历更新后,这里正式更名为“光阴里”,原先街边的小卖部、客厅、理发店等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所,都将搬入内部的南湖记忆生活博物馆。
更新前
更新后 项目设计师表示:“以前市民只能隔着玻璃看那些老物件,等这里开放了,大家都可以进来拍照打卡,沉浸式感受80年代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延续‘南湖记忆’主题,光阴里在建筑立面风格上选择了仿红砖、水洗石,去复刻、再现20世纪80年代的特色风貌。”
运营负责人介绍道:“我们将原南湖一中的部分沿街空间建设成文化主题的商业街区和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创业空间。以原科技楼1 – 2层为空间载体,打造集餐饮、零售、文化体验、教育培训、生活服务、艺术展演于一体的新型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为老城区注入新消费场景和体验,向老居民提供更多新社区服务内容。”
在南湖体育场东南方向,三期北侧入口的平台改造也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建成后将规划为市民休闲广场。平台通过更新休憩设施、进行围栏主题化设计等一系列提升改造措施,满足居民休闲、社交等生活需求。
三期项目将围绕南湖记忆、非遗和生活服务等核心内容,通过校企合作、文化和非遗传承导入等方式,打造南湖记忆的沉浸体验场景、非遗的活化传承体验和复古新潮的文化生活场景,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休闲生活体验。
从1997年南湖东路建成,到2021年一期开街唤醒集体记忆、2023年二期火热“出圈”,再到今年三期即将全面开放,“南湖记忆”系列项目可谓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让居住区成功蜕变成城市新地标,将南湖片区升级为产业、商业、生活相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的综合片区。
如今的南湖东路,已然变身为一条复古又潮流的特色街巷。这里充满了80、90年代的文化氛围和南京城市记忆,20世纪80年代的“回忆杀”、市井长巷里的“烟火气”、霓虹灯下的“夜生活”、街角转向处的“小确幸”……各种元素交织在一起,吸引了大量市民来到这里打卡、拍照,拓展出了一个更有品质、更具魅力、更加温暖的生活街区。
本文详细介绍了南京南湖记忆三期项目,从其地理位置、规划设计、改造内容到带来的变化,展现了该项目将上世纪80年代的烟火气与新潮设计相结合,不仅唤醒了城市记忆,还为老城区注入了新活力,将南湖片区升级为高质量发展的综合片区,打造出了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生活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