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我国运动营养科学实践领域专家许宝璐,讲述了他为运动员提供专业营养支持,助力他们在国际赛事取得佳绩的故事,同时分享了他对全民健康中运动与营养结合的见解以及对运动营养未来发展的看法。
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男子百米半决赛赛场上,苏炳添宛如一道闪电,以9秒83的惊人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人们不禁好奇,为何苏炳添在已过运动黄金年龄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如此巅峰状态?这背后,离不开他的专职营养师许宝璐精心且科学的规划。
近日,我国运动营养科学实践领域的权威专家许宝璐,接受了羊城晚报全媒体栏目“青听·非凡十年”的专访,为我们揭开运动与营养对全民健康素养提升的“秘籍”。许宝璐身兼中国国家队的运动营养师以及美国运动医学会认证的体能训练专家等多重身份,凭借深厚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卓越显著的实践成果,为我国体育健儿冲击国际赛事的最高领奖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为了帮助苏炳添达到最佳竞技状态,许宝璐可谓煞费苦心。他专门为苏炳添定制了个性化的营养方案,通过全面深入地掌握苏炳添的生理机能特征和营养需求,建立起了专属的个性化营养数据库。“我们进行周期化的体成分管理,在冬训前降低体脂,为冬训储备更好的身体条件;冬训期间安排增肌期,增强肌肉力量;赛季来临时控制体重增长,等到最重要的比赛前再把他的体重降低2公斤左右。”许宝璐详细地介绍道。同时,他还将苏炳添的训练负荷与伤病状态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制订出专属的膳食和营养补充计划。正是这份精准的营养保障,助力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出9秒83的出色成绩。
从东京奥运会到巴黎奥运会,从杭州亚运会到尤金世锦赛,许宝璐始终坚守在国际顶级赛事备战的最前沿。他的专业视野极为广阔,跨越了多个竞技运动以及军事体能领域。他受聘成为中国武警部队某支队首席教练员,为乒乓球奥运冠军王曼昱、网球名将吴易昺提供专业的营养学服务。在北京冬奥会周期,许宝璐担任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组合隋文静/韩聪的专职营养师,为中国队夺得当届冬奥会第九枚金牌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巴黎奥运会备战中,他更是肩负起短跑苏炳添组、国家花样游泳队、国家柔道队的三重运动营养科研重任,并且为短跑、跨栏、跳跃等项目的世界冠军、亚运会冠军、全国冠军提供精准科学的营养支持与保障。其中,花样游泳队历史性地斩获2枚奥运金牌的辉煌战绩,正是许宝璐参与的科研团队的丰硕成果。凭借这份坚持和专业,他荣获了“备战东京奥运会个人突出贡献奖”。
许宝璐不仅在运动员的营养支持方面成绩斐然,还始终不忘初心,积极践行使命,在助力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中走在前列。他受邀参与多家权威媒体的科普活动,为多支国家队、多省市运动队的科学化训练提供专业指导,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实践力量。
许宝璐一直强调“1大于0”的理念,即每天达成小目标才能实现长期健康。“反焦虑是我对营养健康工作的一个认知。”他认为,一名营养师或教练不应该把过大的目标压到运动员身上,而是应该把大目标拆成一个个小目标,再把小目标拆解成今天怎么练、练什么、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怎么补充。通过科学的饮食营养方案,帮助运动员逐步提升竞技水平。而且,他认为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普通人。
运动与营养相结合 全民健康的秘籍
在许宝璐看来,无论是竞技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员,还是致力于健康生活的普通人,他们在追求身体机能状态方面的根本需求其实是一致的。只是不同群体在营养摄入上需要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他举例说道:“比如,对于女性来说,月经过后铁的需求量会明显上升;而对于正处于身高迅速增长期的儿童来说,蛋白质和钙的摄入也应相应增加。”他认为,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虽各有侧重,但均衡膳食始终是健康的基石,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细调控,才能满足个体差异化的需求。
谈及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体态和健康状态,许宝璐直言:“吃动平衡是关键。”他指出,保持膳食多样和均衡,再加上科学合理的运动,人体不仅能维持理想的体重,还能大大降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实际上,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科学运动进行有效防治。”为此,多年来我国以及世界各国相关领域专家一直在积极探索慢性病的运动干预模式,向公众提供体质监测、运动能力及风险评估等专业服务。
此外,国家卫健委于2024年发布的《4类慢性病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也明确指出,营养和运动干预对于高血压、高血糖症、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这四种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许宝璐回忆起培训基层医生的经历,他强调:“我希望通过运动和饮食营养的方式,帮助更多人学会调控血脂、血糖和血压,从而实现对慢性病的有效管理。助力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他期望借助自身的实践和推广,让更多人树立起科学的健康观念,逐步养成规律健身和合理饮食的良好生活习惯,全面提升国民健康素养。
问答:
羊城晚报:如何科学评估市面上的运动营养品?安全性与有效性如何平衡? 消费者应如何选择?
许宝璐:我们需要牢记膳食肯定是最优先的,饮食放在第一位。我们要尽可能地通过饮食手段去满足我们的需求,营养素补充是第二位的。只有说通过饮食手段满足不了的时候,或者不具备满足条件的时候,我们才去考虑膳食补充剂。同时,在选择膳食补充剂的时候,首先考虑是安全性,它不能产生副作用。
羊城晚报:您认为未来运动营养将如何发展?科技(如AI膳食规划、基因检测)将扮演何种角色?
许宝璐:AI是一个非常好的助手,可以把我的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我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目前也只有部分运动员能够得到我的专业指导。运动员其实是需要营养师进行营养咨询服务的,但很多运动员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营养师服务,他们的营养知识可能是从健身教练那里听来的,或者从自媒体上看到。基于这个现状,我认为AI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造福基层运动员的、造福所有人的一个工具。但是AI还是无法取代人的核心的功能作用,至少是最重要的因素——陪伴,可能短时间内还难以实现。
运动营养专家许宝璐的专业成就,他为众多运动员定制个性化营养方案,助力他们在国际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他积极推广运动与营养结合的健康理念,强调吃动平衡对全民健康的重要性,期望通过自身实践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此外,还分享了他对运动营养品选择和运动营养未来发展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