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3月15日京津冀携手粤港澳发出的“京铁乐游”银发旅游列车,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我国当下银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政策推动到市场机遇,从创新驱动到多方协同,全方位剖析了银发经济这片蓝海的广阔前景。
3月15日,一场意义非凡的旅行正式拉开帷幕。京津冀携手粤港澳,“京铁乐游”银发旅游列车首次发车,带领着众多老年人开启了一场长达12天的南北文化交融之旅。
“坐着火车欣赏南北风情,车上还有配套适老服务,正适合我们!”不少老年人纷纷为这次旅行点赞。这趟列车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趟跑出银发经济“加速度”的列车。
今年初,商务部等9单位发布了《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这一举措进一步推动了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满足了老年人的旅游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首场“委员通道”上,有政协委员提到:“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体量预计可达30万亿元左右。保守估计到2050年,银发经济将至少可以提供1亿个就业岗位。”而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透过这些数字,我们不禁要问,银发经济这片蓝海的前景究竟有多广阔呢?
不妨从三个“新”来一探究竟——
需求变化,带来市场发展“新机遇”。
截至202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3.1亿,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亿,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22%和15.6%。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也为发展银发经济带来了契机。
从需求方面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群体的需求早已不止于衣、食、住、用、行等传统消费。医疗保健、文化娱乐、高端康养等品质生活消费成为了银发群体消费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也在不断提升。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表示:“解决老百姓对养老的关注点,就是银发经济的发力点。”随着全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健康状况的改善,老年人也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创新驱动,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涵盖了养老服务、医疗保健、文娱活动、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银发经济的内涵与外延也在持续拓展。
各领域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一辆银发旅游专列,不仅带动了文旅产业的发展,还为沿线城市创造了就业机会;长者陪伴机器人实现了日程提醒、陪聊天、查菜谱、紧急呼叫等功能,拓展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银发电商助力更多老年人“触网”……从市场培育到产业链完善,从消费新增长点到提供就业岗位,银发经济为企业和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新支点。
协同发力,构建银发经济“新生态”。
2024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了银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支持措施。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到产业园区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在广州,全市银发经济领域企业突破1万家,75%的养老床位、100%的养老服务综合体、100%的长者饭堂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推动了银发经济的集群化发展。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家庭等多方力量的协同合作,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银发经济“新生态”浪潮,激发了市场的更大活力。
银发经济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产业。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是“投资于人”的生动实践,更是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奔赴”。在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技术创新有力推动、政策支持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相信银发经济将迸发出新的更大的活力。
本文以“京铁乐游”银发旅游列车首发为契机,阐述了我国发展银发经济的相关政策推动。从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创新驱动激发的新动能以及多方协同构建的新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了银发经济的广阔前景。强调了银发经济在连接民生与产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其未来将在多种因素推动下释放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