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高质量供给引领消费升级,经济发展开启新引擎

本文围绕中办、国办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展开,阐述了该方案通过构建供给与需求双向激活路径,推动供给侧升级与消费端扩容形成良性互动。同时分析了当前国内供需衔接面临的问题,提出实现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需从改革、开放等多维度突破,最后强调政策落地和企业创新将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办、国办近期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它不仅是我国应对当下内需不足以及供给结构矛盾的关键方法,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方案》有着诸多创新之处。首次把“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这三大行动纳入政策框架,搭建起了供给与需求双向激活的有效路径。在服务消费领域,紧扣“一老一小”的需求特点,优化社区嵌入式服务供给,积极推动养老托育与文旅、医疗等不同业态的深度融合。比如,一些社区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文旅项目,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而在大宗消费方面,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成功打通了家电、汽车等耐用品的循环堵点。像在汽车领域,消费者可以将旧车折价置换新车,既促进了汽车消费的更新换代,又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举措不仅满足了居民消费升级的诉求,还借助产业链协同效应带动了上游技术的升级。此外,《方案》还将稳股市、稳楼市纳入促消费政策框架,为创造高质量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持。

供给侧的升级与消费端的扩容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前2个月的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比上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加快0.2个百分点。这充分证明了创新对供需循环的牵引作用。传统制造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例如装备制造企业将数字孪生技术融入生产线,实现了定制化生产与消费需求的精准匹配。新兴产业则依托技术突破开辟了新的赛道,低空旅游、“人工智能 + 消费”等业态的兴起,既是供给创新的成果,也为消费扩容提供了新的载体。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问题。目前传统产业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徘徊状态,部分领域存在供给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情况,居民消费潜力还有待进一步释放。同时,外需波动与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了经济循环的复杂性,这对国内供需衔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实现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开放协同,从制度改革、要素配置、国际循环3个维度进行突破。具体来说,要破立并举推动科技创新,一方面破除传统产业依赖低端要素的路径惯性,另一方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加强科技创新以完善供给体系,通过“揭榜挂帅”机制突破卡脖子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土地、资本、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向高附加值领域倾斜。以高水平开放倒逼供给体系升级,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将国内产业链嵌入全球价值链顶端。此外,还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通过提高养老金标准、完善育儿补贴制度等举措夯实消费能力基础,优化制度环境,打破行政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离不开供给与需求的紧密配合。我国正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和“向外拓新”的开放智慧,书写着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的实践答卷。当政策红利真正从“纸面”落到“地面”,当企业创新从“跟跑”转向“领跑”,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必将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本文聚焦《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阐述其在构建供需双向激活路径、推动供给与消费良性互动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分析了当前国内供需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深化改革与开放协同,从多维度突破来实现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强调政策落地和企业创新对释放市场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高质量供给引领消费升级,经济发展开启新引擎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