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广东省仅有的两家港股上市农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和东莞农商银行公布的年报数据。在资产规模有所增长的情况下,两家银行却遭遇营收和净利润“双降”,净息差也明显下降。同时,广州农商银行虽不良贷款率下降,但盈利能力不佳;东莞农商银行则出现不良贷款率攀升等问题。记者就银行如何扭转趋势及应对高不良贷款率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日前,广东省内仅有的两家在港股上市的农商银行相继公布了各自的年报数据。这一数据的公布,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令人意外的是,尽管两家银行的资产规模呈现出增长态势,但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却出现了“双降”的局面。其中,广州农商银行在2024年的营收和净利润降幅较为明显,分别达到了12.79%和25.89%。而2021年赴港上市的东莞农商银行,也遭遇了上市后的首次营收、净利润“双降”,降幅分别为7.15%和9.08%。不仅如此,东莞农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还进一步攀升,这无疑给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从年报数据中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家银行的净息差下降十分明显。广州农商银行的净息差下降了28个基点,降至1.11%;东莞农商银行的净息差下降幅度更大,达到了32个基点,降至1.35%。业内人士指出,净息差收窄是导致银行净利润增速持续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东莞农商银行在财报中透露,其营业收入的下降主要是受到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政策引导金融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面对这样的局面,人们不禁要问,未来银行将如何扭转这一趋势?针对高不良贷款率又有哪些应对策略呢?4月1日,记者就此对上述银行进行了采访,但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银行方面的回复。
营收净利“双降”
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在资产规模方面,两家银行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截至2024年末,广州农商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了13624.08亿元,同比增加了483.65亿元,增幅为3.68%;东莞农商银行的资产总额为7459.04亿元,同比增加了370.51亿元,增幅达5.23%。然而,规模的增长并没有转化为实际的经营效益。
具体来看广州农商银行,2024年全年营收为158.32亿元,较上一年下降了12.79%;实现净利润24.16亿元,较上一年下降了25.89%,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双位数的下滑。这已经不是该行首次出现“双降”情况。过往年报显示,广州农商银行近三年的营收连年下降,降幅分别为3.99%、19.47%和12.79%;近两年的净利润也呈现下滑态势,降幅分别为19.27%和25.89%。
2024年年初,广州农商银行曾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明确喊出目标,“力争用2年时间彻底扭转经营效益不佳的困局,推动盈利能力达到同业平均水平”。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现这一目标仍面临较大挑战。记者注意到,广州农商银行近年来的盈利能力一直不尽如人意。2024年,该行的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较上年同期下降了8个基点,降至0.18%;平均权益回报率(ROE)下降了120个基点,降至1.97%;净利差下降了27个基点,降至1.06%;净息差下降了28个基点,降至1.11%。
某农商行从业人士告诉记者:“我们通常说净息差是银行的‘生命线’,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在营收中占比一般可以达到70%到80%。影响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净息差下降。”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亦向记者表示:“净息差是衡量银行生息资产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利息收入,净息差下降意味着银行的生息资产收益率降低,利息收入减少,从而导致银行营收下降。”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广州农商银行此项数据尚未达到同业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东莞农商银行展现出了相对较高的盈利能力。2024年,该行的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较上年同期提升了11个基点,达到0.67%;平均权益回报率(ROE)下降了151个基点,降至8.1%;净利差下降了32个基点,降至1.3%;净息差下降了32个基点,降至1.35%。2021年,东莞农商银行成功赴港上市,成为港股上市的第四家农商银行。上市当年,该行实现营收129.96亿元,同比增长7.88%,实现净利润57.03亿元,同比增长12.81%。但此后,该行的营收、净利润增速开始放缓。2023年,该行净利润出现负增长,为 -12.11%,营收同比微增0.18%;2024年,该行营收、净利润出现上市后首次“双降”,营收实现123.12亿元,同比下降7.15%,净利润实现48.6亿元,同比下降9.08%。据东莞农商银行年报披露,该行营收下降受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政策引导金融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等因素影响。
提升资产质量任重道远
近年来,广州农商银行加大了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截至2024年末,广州农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66%、184.34%、14.52%,实现了“一降两升”。具体来看,该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了0.21个百分点,达到1.66%,为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拨备覆盖率增加至184.34%,为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
报告显示,广州农商银行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存量化解和增量防范。包括积极推进存量风险资产处置、顺利完成资产转让项目、合理压降异地和大额授信业务、大力推进下辖村镇银行改革化险等。公开信息显示,该行曾多次对外转让不良资产,如2024年12月,该行向广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转让一笔债权资产,该笔资产账面价值约为103.4亿元,交易价格为99.93亿元。柏文喜告诉记者,银行转让不良资产可以释放信贷空间、缓解流动性压力,并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减轻拨备压力。
同时,广州农商银行还在持续推进降本增效。该行在年报中提到,员工成本是其营业费用的最大组成部分,分别占2023年、2024年年度营业费用的63.28%及62.23%。2024年,该行的营业费用为65.46亿元,同比减少了2.69亿元,降幅为3.95%。这一费用的减少主要来源于员工成本的下降,具体表现为薪酬的下降。记者注意到,广州农商银行已连续三年进行减员。截至2024年末,该行在职员工总人数为13399人,较2023年末减少了221人。
而东莞农商银行方面,资产质量面临较大挑战。截至2024年末,该行的不良贷款率增至1.84%,已连续四年攀升,并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拨备覆盖率大幅下降至207.72%,为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具体来看,截至2024年末,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69.77亿元,比上年末猛增了26.77亿元,主要是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个人经营性及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逾期欠息等形成的不良。
在年报中,东莞农商银行也提到,将在2025年进一步优化全流程信贷运营体系,完善大数据智能风控模型,全面推进新信贷系统群建设。同时,该行还将持续优化授信审批机制,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并逐渐完善风险化解机制建设,持续加强问题授信化解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
本文详细分析了广东省两家港股上市农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和东莞农商银行的年报情况。在资产规模增长的背景下,两家银行均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净息差明显收窄的问题。广州农商银行虽在不良资产处置和降本增效方面有所行动,但盈利能力仍有待提升;东莞农商银行则面临不良贷款率攀升的严峻挑战。未来,两家银行都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扭转经营困局,提升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