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国经济迈向长期增长新征程,发展新质生产力,铸就中国长期增长新辉煌

本文聚焦中国经济发展,指出当前中国面临股市波动、民间投资受影响、国际形势多变等挑战,但有政策空间稳定经济。强调从长期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长期增长的核心,阐述了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产业类型及各地应因地制宜发展的策略,最后表明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实现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性。

在当今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节点。近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股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这一情况对民间投资产生了影响,使得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同时,居民消费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尚未达到理想的活跃状态。除此之外,国际形势也不容乐观,地缘冲突持续不断,整个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这无疑给中国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多重挑战。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金融政策等方面拥有非常充裕的操作空间,这一点已经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只要我们能够合理运用这些政策,就可以持续稳定市场信心,进而推动经济不断实现正常增长。

从长期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最为关键的是要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升呢?关键在于推动现有产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促使新的附加值更高的产业不断涌现。而这一切的核心,便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所谓新质生产力,它是以创新为主导、以产业为载体,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制度安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首次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举措写进了中央文件,这为深化我国体制机制改革、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拥有诸多机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科技等,我国与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而且,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具有三大显著优势。

首先是人才优势。我国每年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STEM)毕业生的数量超过500万人,如此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其次是市场优势。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这使得技术创新或者新产业一旦出现,就能够借助国内大市场迅速实现规模经济,并快速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最后是产业生态优势。我国拥有最完整的制造业生态,无论是何种产品、何种技术,只要涉及硬件方面,国内的供应都是最齐全的,而且成本可以控制到最低,质量也能够达到最高水平。这一点在很多领域都表现得非常明显。例如,美国现在下载量最大的几个软件都是中国企业拥有的。另外,国内电动汽车、无人机、太阳能板、锂电池等新兴产业的优势也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我国绝大多数产业属于传统领域,但其中已经有不少产业拥有国际领先水平,比如高铁、家用电器、造船等。而其他尚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处于追赶阶段的传统产业,也具有后来者优势。在这些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进行再创新,因为这种方式的风险成本相对较低。

同时,这些传统产业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改造、人工智能制造等手段实现换道超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十分巨大。以电动汽车为例,原来我国燃油汽车产业长期处于追赶状态,而现在经过数字化、人工智能和电动化的变革,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尽管我国在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都有着良好的机遇,但我们也要注意防止一拥而起、一哄而上的现象。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各地要“因地制宜”。总的来说,就是要根据各地现有的产业基础,实事求是地发挥比较优势,适合发展新产业的地方就积极发展新产业,适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地方就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新结构经济学根据一个地方的产业和世界前沿的差距、是否符合当地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是不是技术革命涌现的新产业这3个标准,把现有产业分成了五大类型。

第一类是追赶型产业。这类产业在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已经存在,而我国的相关产业在相同产业的中低端具有比较优势,但产业所用技术、产品质量还在追赶发达地区或国家的相同产业。我国许多地方的芯片制造和光刻机就是这类产业的典型代表。

第二类是领先型产业。像电视机、空调机等产品,在二战前就已经出现,它们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时代的产物。如今,我国各地的家电产业不仅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产品和技术上大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三类是转进型产业。过去,中国在某些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且领先世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积累、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变化,这些产业逐渐失掉了比较优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地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如鞋、箱包、成衣、纺织等就是这类产业的例子。另外,还有一些地方的产业,由于技术路线换道,原来的产品失掉了市场,例如,彩色胶卷受到数码技术的冲击而丧失绝大部分市场时,一些企业利用其显影技术优势转型到图像信息材料领域。

第四类是新兴型产业。这类产业有些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产业,尤其是研发周期短、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的产业,我国人力资本丰富的发达地区在这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有些则是新的技术给拥有特定自然资源禀赋的地区带来的产业发展新机遇,例如,太阳能、风能技术给人烟稀少的西部沙漠、荒漠地区带来的发展机遇;有些则是已经成熟的产业,但在一些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过去因为资本短缺,不具有比较优势而未能发展,现在因为发达地区该类产业失掉比较优势,当地则经过多年资本积累、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变化而得以进入,对于当地来说这些产业也属于新兴型产业。

第五类是战略型产业。这类产业有些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业,有些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型产业或未来产业。战略型产业的特点是研发周期特别长,需要10年甚至20年,从而需要大量的金融和物质资本的投入。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以来,资本因长期积累而在要素禀赋中相对丰富,在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的产业和技术上具有比较优势。我国尚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这类产业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为了避免被“卡脖子”,需要自己来发展。

对于不同类型的产业,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对于追赶型产业,各地的企业除了利用后来者优势来追赶发达地区或国家的企业,以及采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来提质增效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外,有些还可以借助革命性新技术来进行换道超车。例如,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产业,我国10年前还处于追赶阶段,现在转为基于新能源、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驾驶,我国的汽车产业从追赶型产业变成了领先型产业。

对于领先型产业,各地的企业必须不断利用新技术赋能,依靠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来保持产业的领先地位,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技术革命的动态,防止像日本、韩国、德国的汽车产业那样被追赶者换道超车。

对于转进型产业,有能力的企业可以进入附加值高的“微笑曲线”两端,经营品牌、开发新产品、掌握市场渠道,或利用互联网、短视频、人工智能来构建新的业态。生产环节的企业则要考虑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来降低生产成本以拉平“微笑曲线”,或转移到工资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来创造第二轮发展。因技术路线转变而使原有产业的产品失掉市场的企业,则可以像彩色胶卷行业的传统企业那样,在面临数码技术的冲击而市场萎缩时,利用其显影技术的优势转型到印刷影像材料、高性能膜材料、图像信息材料领域,成为集中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的成功企业。

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短研发周期新兴型产业,我国的发达地区拥有资本、人才、产业配套的优势,可以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为企业家创造大有作为的环境来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发展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对于还处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同样要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抓住新技术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发展符合当地自然资源和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具有比较优势的新产业,并使用数字化、人工智能、绿色技术等来提质增效,使高端化产业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载体。

战略型产业关系到国家安全或经济安全,虽然我国尚不符合比较优势,但也必须自己发展。这类产业有些属于新兴产业,研发周期长,我国需要和发达国家竞争;有些属于未来产业,我们必须现在就布局;另有一些则属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业,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在世界领先,我们还在追赶。这些产业需要有国家的支持才能发展起来,有些则需要运用新型举国体制来发展,有科研优势和相关产业基础的地方可以配合国家的政策来发展这类产业。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加速演进,来自外部的打压会不断增加;国内则会出现一些短期结构调整引发的波动。但总体而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从短期来看,我国有足够大的政策空间使经济稳定向好。而真正实现中国长期增长的核心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只要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充分发挥我国新质生产力的优势,我国经济就一定能够继续维持中高速增长,到2049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本文深入剖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指出当前面临国内外诸多挑战,但我国具备政策空间稳定经济。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长期增长的核心,阐述了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产业类型及各地应因地制宜发展的策略,最终表明只要发挥新质生产力优势,我国经济有望维持中高速增长并实现百年奋斗目标。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国经济迈向长期增长新征程,发展新质生产力,铸就中国长期增长新辉煌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