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上海中学家长收到诈骗短信,如何防范?

上海多所中学家长收到以学生名义发来的报名培训班缴费诈骗短信,详细介绍了诈骗手段,并提醒家长注意防范。

近日,上海不少中学家长都收到了内容极为相似的短信。这些短信以学生本人的名义发出,告知家长自己想要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班,并急切催促家长赶紧缴费,甚至还附上了所谓“上海市教委印发的文件”。上海辟谣平台的记者经过一番仔细求证,发现这些短信其实是诈骗短信,文件也是伪造的,所以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千万不要轻信。

其中有一位上海中学家长就收到了以学生本人名义发送的诈骗信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家长们收到的短信大多是通过iMessage发送的,短信号码基本都是虚拟号码,而且归属地并非本市。短信中,发信人先是自报家门,然后解释说自己正在使用“校讯通”,或者称“正在电脑教室上课,是通过学校电脑发来的信息”,所以家长收到的短信号码才会是虚拟号码。紧接着,对方还会以“自己现在正在上课,不方便接听电话”“手机在宿舍充电”“手机掉水里了”等理由,表明自己不能接电话。

实际上,不少家长都曾收到过假借学生之名发送的这类信息。随后,发信人会发来一张盖有红色公章的文件截图,声称这是“上海市教委印发的文件,上海市教委邀请四校八大的各学科优秀教师来学校举办培训班,培训科目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一门课程的培训费高达1万元”。此时,自称学生的发信人会向家长表达自己希望能参加培训课,要求家长缴费。有些发信人还会强调名额有限,催促家长尽快缴费。

还有家长反映,在收到上述短信的同时,还会收到另一条自称是学校领导的短信。在这条短信里,对方会“证实”有名师培训一事,以此打消家长的疑虑。有的还会继续发送学生姓名及身份证号等信息,进一步获取家长信任。一旦家长信以为真,对方就会推荐名叫“教导处张燕”的老师,要求家长添加其QQ或钉钉,由张老师发送收款码或银行账号。

记者按照短信显示的号码逐一拨打,系统均提示“您呼叫的用户未开通语音通话功能”。记者致电上海市教委询问文件真伪,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市教委发布的所有文件都可以通过“上海教育”官网查询。然而,记者在上海教育官网上并没有查询到短信里的文件。进一步搜索还发现,这份文件从2024年起就开始在网络上流传,并且被冠以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教委之名。除了时间、地点、缴费金额有所变化,其余内容基本一模一样。很明显,这些“市教委文件”都是伪造的。

这些伪造文件被冠以多地教委之名在网络上传播。近年来,假冒“校讯通”诈骗的情况屡屡出现。2024年,北京海淀公安、太原公安等多地公安也曾相继辟谣,有诈骗分子冒充初高中学生,向家长发送假冒“校讯通”的诈骗短信,以补课需要缴费为由,要求家长向其提供的个人账户转账。

已经有家长上当受骗,向对方提供的账号转账。鉴于此,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当收到自称是自己孩子的陌生号码短信时,千万不可轻信。一定要核实信息来源的真伪,及时与学校老师、学生本人取得联系。

同时,家长不要被短信营造的“先到先得,报满为止”的紧张氛围所迷惑。诈骗分子为了让家长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往往会在短信内强调“名额有限”“择优选取”“限期报名”等信息,催促家长转账汇款。此时,家长要保持理智,核实清楚后再做决定。

此外,诈骗分子为了扩大涉诈信息的发送范围,大多利用苹果手机的iMessage功能。对此,苹果手机用户可以在iMessage设置中,关闭“接收陌生人信息”选项,避免收到涉诈信息。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保护隐私,尽量不要在网络工具上存储亲友的真实信息和相关图片资料,防止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木马等手段盗取相关资料实施诈骗。

本文介绍了上海多所中学家长遭遇的培训班缴费诈骗短信情况,包括诈骗手段、文件伪造等,还提及了以往类似诈骗案例。最后给出了家长防范此类诈骗的建议,如核实信息、保持理智、关闭iMessage陌生人信息接收、保护隐私等。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上海中学家长收到诈骗短信,如何防范?

评论 抢沙发